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宝贝箱—幸福母婴计划”效果显现 将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16 12:04:33

摘要:据记者了解,项目实施一年多以来,向以上地区符合受助条件的1970户家庭捐赠了宝贝箱,共发放了72890件新生儿衣服和用品。该项目总投入138万元。此外,为60余名基层妇幼人员提供能力建设培训及向受助家庭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家庭生育需求得到释放,生育数量以及高龄产妇相应增多,对保障母婴安全带来挑战,有必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孕妇积极参加规范性产检,强化母婴安全保障。

就此,2017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启动了“宝贝箱——幸福母婴计划”,并优先在贫困地区甘肃通渭县和湖北蕲春县开展项目试点。随后,2018年又相继在贵州省威宁县、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扩大项目实施点。

据记者了解,项目实施一年多以来,向以上地区符合受助条件的1970户家庭捐赠了宝贝箱,共发放了72890件新生儿衣服和用品。该项目总投入138万元。此外,为60余名基层妇幼人员提供能力建设培训及向受助家庭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提升当地妇幼健康水平

据记者了解,宝贝箱是一个新生儿礼盒,是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送给新生儿和妈妈的礼物。

礼盒里面为新生儿家庭准备了新生儿0-12个月所需要的一些常用生活用品及新生儿养育手册。宝贝箱具有两方面寓意,一是家长称孩子为“宝贝”,二是箱子里面装的东西都是新生儿适用的“宝贝”。生活用品包括婴儿家纺类、婴儿用品类、婴儿服饰类的产品,共有16种,还提供了新生儿养育手册。旨在通过向参加过规定产检次数的孕妇发放“宝贝箱”,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和精神压力,对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生育指导、幼儿养育等支持;开展母婴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孕妇保健意识,规范孕期围产保健服务;定期为基层妇幼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提升当地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质量。

会上,甘肃、湖北、贵州及内蒙古四个项目省区就“宝贝箱—幸福母婴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做了详细汇报。

如甘肃省通渭县项目点,体现出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此项目的优势及将妇幼工作和健康扶贫工作的融合效果;湖北省蕲春县项目点则把公益项目资助与帮助和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新生儿家庭健康水平和健康促进紧密结合。贵州威宁县则是与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定点扶贫地区相结合,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内蒙鄂伦春自治旗项目点则是更多是提供了激励性的政策,将规范性产检促进与鼓励鄂伦春族家庭多生、优生的人口政策相结合。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自然条件艰苦,社会经济发展不足,贫困地区集中、贫困人口较多,全省人口2600多万,贫困人口达到570多万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白育萍表示。为此,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启动“宝贝箱—幸福母婴计划”项目,至今,全省共发放宝贝箱1130个,开展母婴健康知识讲座12期,进行产后随访4162人次。2017年,定西市孕产妇死亡率13.04/10万、婴儿死亡率5.1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6.5%,妇幼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扩大试点范围

不过,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同样发现了一些问题。

“‘宝贝箱—幸福母婴计划’公益项目是我省推进生育关怀行动,打造幸福计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惠及民生,增强政府和部门公信力、影响力的一项‘民心工程’。不过,目前存在着一些群众参与不多、受益面较窄;宣传还不到位,项目认知度不够;配套经费不足;部门协调配合还需加强等方面的问题。”湖北省计划生育协会代表分析其中原因时表示,蕲春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较多,但计划生育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其中精准扶贫和低保计生家庭所占比率仍然相对较低,由于蕲春县规定只有精准扶贫户和低保户才能申领,受到发放范围的限制,导致受益面较小。另一方面,蕲春县是一个流动人口大县,流动到外省的人口众多,导致申领困难。还有农村家庭地处偏远,领取和送箱上门比较困难,而且成本较高。而且此项目涉及到妇幼、医院、计生协等部门,各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

就此,湖北省计划生育协会的代表建议,扩大发放范围,拓宽受益面;加强项目宣传,提高项目认知度;配套相关培训及发放费用;加强与卫生计生、妇联等相关部门合作;探索与各地联合开展项目模式。

针对各地的试点情况以及建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一一汇总梳理,从而不断完善宝贝箱项目运作机制和流程。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宝贝箱—幸福母婴计划”项目将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地区的新生儿家庭,同时将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支持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母婴健康促进项目,通过发放“宝贝箱”,减轻贫困家庭育儿的物质和精神负担;通过开展母婴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及宣传倡导活动,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培训提升当地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质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