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央行出面救援民企提供的主要是政府信用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23 11:18:10

摘要:政府其实只有在清楚了民企融资为何难,在此基础上要从根本上改革商业银行,使它们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商业机构,而不是政府的下属部门,才可能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

央行出面救援民企提供的主要是政府信用

冉学东

现代货币之下,货币本身就是国家信用的,而国家信用的实施者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中央银行,一个是商业银行,但是绝大多数的货币是商业银行发放的,在这两个主体中,商业银行要承担信用风险,所以往往在信用投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非理性行为。

近几年,商业银行在信贷紧缩之下,首先考虑的是收缩民企的信贷融资,转为高成本的影子银行业务,比如通过表外理财进行融资。

今年以来严格实行资管新规,对于表外理财业务是一个较大的打击,民企融资的最后一个管道就被堵住了。

由于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覆盖范围太广,鱼龙混杂,民营企业的普遍性困难很难辨识,这种情况最终则表现在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持续大幅下跌,拉动整个市场估值下挫,在股票市场表现为千股跌停,动摇整个金融市场的信心。

这次政府在拯救a股市场时,没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民企的融资上,可谓对症下药。

按照央行的表述,即将发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另外,央行还会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其实在2010年就已经推出,目前已经有19家金融机构作为交易商,包括9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其基本原理是由交易双方达成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信用保护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

而此次央行参与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信用保护方就是央行,这表明出售的信用是国家信用,这对相同资信的民企融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效果,类似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购买一个保险。

这种救市策略类比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措施,当时美联储也并没有直接去股票市场购买股票,而是直接向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拍卖贷款,如采取了28天期的贷款拍卖机制,和82天期的贷款拍卖机制等等。

不过此次我国央行的做法更为市场化,并且更为巧妙,并未直接提供资金,而是一种担保或者信用支持,因为中国市场不缺资金,不缺流动性,缺的是商业银行对民企的信心

从央行的统计看,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0.1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14万亿元,同比多增1.98万亿元。

近几年,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就存在一定的歧视,无论是在资金可得性还是在定价方面,相当经营前景和资质的企业,民企融资都比较困难。

事实上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还不是很明显,许多表现优异的民企的融资条件甚至优于某些国企,商业银行的融资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态度。

但是金融危机后,政府提出4万亿刺激计划,商业银行的融资也出现过度的宽松,给了一些民企自身无法消化的资金,许多民企由此走上盲目扩大资产盲目扩张的道路。2012年开始,这些民企就出现困难,出现非常严重的互保联保问题,这一次许多银行损失很大,由此开始,民企的融资就越来越困难。

政府其实只有在清楚了民企融资为何难,在此基础上要从根本上改革商业银行,使它们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商业机构,而不是政府的下属部门,才可能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