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金融等“杀入”消费金融市场 后来者能否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27 22:42: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新入场者不断,消费金融领域竞争愈发激烈。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阿里、百度、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之外,360金融、聚美优品、滴滴等纷纷“杀入”消费金融领域。
比如9月初, 360金融宣布上线消费金融子品牌“360分期”,深挖消费场景,发力分期电商。
不过,在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之下,这些后入局者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一杯羹”?
对此,易观金融中心高级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强监管的开始,消费金融行业门槛提高;而这些互联网企业实际上都掌控场景,因为有固定的流量,所以活下来肯定没问题。不过,也面临着资金和风控方面的挑战。
360金融入局消费金融领域
近年来,社会消费转型升级带动消费金融爆发式增长。
根据易观的《2018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专题研究》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信贷余额可达9333亿元,环比增长137.79%,到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余额环比增幅将达到64.16%。
“与此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渗透率将增加到4%,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空间仍然较大。”上述报告进一步指出。
基于此,消费金融领域迎来了众多布局者,形成了银行系、持牌系、互联网系、p2p系等等。
日前,本报记者注意到,360金融也宣布上线消费金融子品牌“360分期”,深挖消费场景,发力分期电商。
“此次推出的360分期电商平台,与京东、阿里的路径相反,前者先有场景再嫁接金融产品,而我们是基于金融服务能力,补足消费场景,形成闭环。” 360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还进一步指出,“对于360金融来说,我们最大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360分期电商平台并不定位于大而全,而是通过产品的商品的差异化来构建垂直消费场景。第二,360金融借力合作方360集团的流量和数据管理能力,在低成本、高效率获客方面天独厚的优势基因。第三,360金融早期由360集团孵化,目前已独立运营,延续了安全和科技的DNA,360集团超过10亿的安全大数据,为360金融实现智能风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除了360金融之外,滴滴、美团、今日头条VIVO、OPPO等等也纷纷“杀入”消费金融领域。
比如今年4月,滴滴悄悄上线了一款名为“滴水贷”的在线信贷产品;早前,今日头条上线借贷服务平台“放心借”;除此之外,手机企业VIVO等也被曝出在组建消费金融团队……。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除了消费金融市场本身仍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之外,还可以看到,这几年,不少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大爆发,盈利情况喜人,这也在吸引新参与者进入。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金中心主任薛洪言此前也发文指出,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依托线上渠道,没了物理渠道的限制,营销费用驱动规模增长,规模扩张可以指数级增长,短短几年内便能成长为一家大平台。
后来者能否抢占一席之地?
不过,虽然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仍大,但就目前市场而言,入局者众多,除了银行系和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之外,巨头如阿里、百度、京东亦早已密集涌入,各个细分领域也已有相关创业机构布局。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还注意到,行业监管持续加强(包括要求非银行机构退出校园贷,到下发整顿规范现金贷的通知等等),亦是不少企业当下入局消费金融不可忽视的问题。
“实际上,从2009年(原)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开始,消费金融公司正式设立,监管层对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一直持有的是谨慎支持的态度,从2013年开始,支持力度明显增长,但从2017年年初开始,受到行业乱象和监管大环境的影响,监管的行业态度持续收紧,预计从严监管将持续一段时间。”易观方面早前分析指出。
那么,监管趋严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之下,后入者又能否抢占一席之地?
“个人觉得肯定有一席之地。去年开始的强监管实际上让行业走向正规的同时,门槛也大大提高。而门槛提高的一个标志就是场景化掌控,互联网巨头实际上都掌控场景,因为有固定的流量,所以活下来肯定没问题。” 王蓬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对此,上述360金融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比起其它新兴互联网企业,360金融早期由360集团孵化,后来在2015年开始进军消费金融,目前已独立运营,所以严格算来并不能算是新兴平台了。
他还进一步分析指出,布局消费金融其实需要比较高的门槛,在流量、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和度小满、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一样,360金融也同样在流量、获客、风控体系建设方面有独有的优势。因为从业时间相对长,对行业的前瞻预判、对风险的敬畏程度,以及团队、技术能力方面都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
此外,王蓬博最后亦坦言,这些(后入者)面临的挑战个人觉得主要是资金和风控。比如资金方面,涉及到利率肯定没有持牌的便宜,以及融资渠道受限,所以更多还是外部合作为主来分成,如流量转化收费等等。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