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市场静待美联储加息 中美利差是否维持“舒适区间”?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25 23:37:11

摘要:央行可能还会“无视”美联储加息,继续保持低利率,并容忍利差长期维持在“舒适区间”以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会更加剧烈。

市场静待美联储加息 中美利差是否维持“舒适区间”?

冉学东

9月27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计此次美联储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国际金融市场静待加息消息。25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尾盘持续走低,盘中跌破6.88关口,较上一交易日跌380点,为两个月来最大跌幅。25日,人民币中间价调贬83个基点,报6.8440。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却是持续下跌,盘中下跌达0.26%,这样的走势很少见。

现在大家关注的是中国央行是否加息,当日晚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8个基点,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个基点,盘中最高点升至3.1113%,从9月19日突破3%后,稳定在3%的上方,美债收益率不像前几次突破3%后就“见光死”,很快又跌回去,这次顽强了许多,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仍然在60个基点,这不在“舒适区间”。

今年四月份,现任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当时的中美利差正好处在“舒适区间”,按照当时的十年期国债的利差水平,80至100个基点的利差应该是“舒适区间”。

此后随着美债收益率逐渐攀升,我国市场利率开始下跌,中美利差开始跌出这个舒适区间,美元兑人民币开始升值。可见,中美利差的走势可以相对较好的解释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至少在此次汇率波动中表现得相当好。

如果此次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必然继续上涨,要保持这个“舒适区间”,央行必须提高市场利率。如果央行以自身经济发展为优先考量,顾忌加息可能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困难,可能会暂缓加息,让市场利率保持低位,人民币汇率可能会继续下调。

自去年至今,美联储已经先后加息5次,我国央行有3次小幅上调了政策利率,而去年6月和今年6月并未跟进,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做了调整,由此前的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开始下跌,这也与加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有关。

目前美元走势相对新兴市场货币涨势凌厉,但是相对发达国家货币却比较疲弱,美元加息的利好并未在汇率上表现出来,主要是市场预期欧元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逐渐进入加息通道。

监管层近期关于汇率最新的观点是发表于中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坚定不移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该文指出:今年4月份,人民币结束了前期的强势升值趋势进入贬值通道。不过,此次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市场预期较为平稳,没有出现恐慌情绪。同时,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境外机构持续稳定地增持人民币国债等资产。

该文还认为,目前,“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符合当前实际情况,有利于抑制市场非理性行为,使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虽然近期人民币的走弱导致国际上不乏看空人民币的声音,但是人民币汇率仍具备稳定基础。

对于当前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中美贸易摩擦,该文认为,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多数贸易限制措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会在2019年度开始显现。在这个过程中,稳健的经济基本面和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都将在应对冲击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未来的汇率政策上,该文强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增强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主动作用。首先,要始终坚持改革的自主性;其次,要坚持改革的渐进性,按照我国总体经济的基本面和改革的需要来推进;再次,要坚持改革的可控性,尽可能减少对宏观经济和外向型企业的影响,避免金融出现大的波动。

文章总的调子还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并强调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表现出相当的自信。

笔者认为,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央行货币政策首先考量的还是国内的经济。由此看来,央行可能还会“无视”美联储加息,继续保持低利率,并容忍利差长期维持在“舒适区间”以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会更加剧烈。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