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央行这次放水了吗?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7-30 19:30:43

摘要:货币放水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唯一法宝,只要在电脑上给数字多加个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高枕无忧,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但常识告诉我们这可能付出的代价更大。

央行这次放水了吗?

冉学东

货币放水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唯一法宝,只要在电脑上给数字多加个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高枕无忧,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但常识告诉我们这可能付出的代价更大。

放水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货币的价值被稀释,人们一般都反感放水,但是很多人对放水的概念存在误区,尤其最近今年,央行为了精准调控流动性,创造了许多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许多人对这些工具了解不是很清楚,容易把这些工具和放水的概念混同起来。

比如有人写文章如此计算:今年3月份央行MLF操作4325亿元,4月MLF操作3675亿元,5月MLF续操1560亿元,6月MLF操作6630亿元,7月13日MLF又续操了1885亿元,最近的一次MLF也操作了5020亿元。这么一算,今年以来,央行MLF操作至少有2.3万亿元。

同时,央行今年以来还进行了三次定向降准,1月份释放4500亿元,4月份释放4000亿元,6月份释放7000亿元。三次定向降准,一共释放了1.55万亿元。总共加起来共放水大约4万亿。

这种计算难免过于简单,也不专业,有误导舆论之嫌。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MLF,MLF是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的简称,于2014年9月由央行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由此可以看出,MLF其实是央行向商业银行借钱,商业银行必须以自己的资产作为抵押,并且借钱有期限,到期必须归还,央行还收取了不低的利率,比如7月23日开展502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操作利率持平于3.3%。

这个利率不低,如果商业银行以这个利率借的钱,没有以更高的利率运作出去,比如仍然放在银行账上,则这笔融资是亏损的。

以今年前半年为例,今年1月、2月,央行MLF操作净投放量接近1500亿元,4月MLF操作3675亿元,5月MLF续操1560亿元,但是到期的MLF也是这么多,所以其实是等量续作到期,相当于商业银行没有归还这个钱,类似于展期,净投实际上是0。6月超额和新作MLF加起来是4035亿,因为对冲年中作账补充流动性缺口是常规动作。

相比而言7月发行基础货币的确比较多,因为这一月抵押品范围扩大了,AA的债券也属于抵押品范围,类似于央行去购买这些债券,这是为了应对年初以来企业债发生的暴雷事件。

7月有两次MLF操作,净投放5020亿元,是2017年以来MLF净投放量最大的一个月。今年MLF加起来是1.05万。此外,三次降准净投放资金1.5万亿,今年资金净投放总计2.5万亿。

即使如此,也不能说这就是放水,MLF必须归还,即使今年4月25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这个存款准备金也是存款,目前绝大多数的存款都是以外汇储备作为抵押品的,央行在释放存款的同时,表明外汇占款是有相应收缩的。

因此,我们看央行曾经在全年有几个月缩表,M2也是下降的,比如,去年2、3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分别下降2700亿和8100亿,主要是子项目“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下降2800亿和7700亿,表明央行主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减少资金融出,这本质上是金融去杠杆政策意图的表现。

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发达,双顺差持续,大量外汇资金流入国内,央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不得不大量购入这些外汇,向市场释放人民币,为了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央行发明了所谓的池子,也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现在外汇储备减少,外汇占款逐步萎缩,央行也开始逐渐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所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货币,也不能算放水,因为是有外汇资产作为抵押的。

当然七月以来,央行连续在公开市场大额度释放资金,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重要原因是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引发的企业债务危机,短期内释放了流动性,长期来讲,流动性总量变化不大。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