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否认缺陷婴儿漏检:不在检测范围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吕方锐 陈锋 北京报道
“此次在媒体上引起热议的湖南长沙缺陷男婴案例,并非漏检,而是不在公司的检测范围内。华大基因为本案例提供的检测服务是合格的,并无错误。”7月20日,针对近期媒体曝光的湖南长沙一孕妇“漏检事件”,华大基因方面如是回复《华夏时报》记者。
华大基因方面举例称,华大基因的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是检查有两条胳膊还是三条胳膊,保证不是三条胳膊就算完成任务,至于胳膊上的手指头会不会少一根,不是这种检查目前能解决的问题”。其还借某医生口吻称,苛责检测公司“为其无法、也没有承诺过的问题负责是不合理的。基因筛查可以比喻我们看一棵树,有没有横生出的多余枝干我们会关注,至于每一根树枝和叶片有没有畸形,不是检测的目标。”
近日有媒体刊发了《华大癌变》为题的报道,称湖南一孕妇在华大基因的产前无创基因检测中,显示低风险,结果生下13号染色体异常婴儿,国内已经出现至少19例类似情况。
华大基因曾在公告中对此回应,称为每一位受检者购买了检测医疗保险。有媒体证实,湖南这一案例并不在理赔范围内。
华大基因方面的上述回应是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关于检测医疗保险赔付情况的问题时提到的。但除了上述撇清责任的解释外,华大基因方面并未正面回应有多少受检者曾获得保险赔付。
回复还强调,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只是孕前多个检测环节中的一环。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低危”时,是否需要进一步做其他检测,需要医生综合其它指标判断。据我们了解,在本次湖南长沙男婴的案例中,后续B超检查已发现异常,且医生建议进一步做产前诊断,最终孕妇方放弃了进一步的检测。
在其他问题的回答上,华大基因方面也多回避了正面回应。
比如,外界质疑华大基因的关键技术和仪器是采购自国外厂家。华大基因则回应称,其有“先进的技术平台”,掌握“核心测序技术”,同时公司也已自主生产部分用于临床应用服务的测序仪和配套试剂。
占到华大基因营收一般还多的无创产前检测业务,技术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发明。《华夏时报》记者询问华大基因是否掌握核心专利。华大基因方面却回应称,在中国,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一类检测技术是不允许申请专利的。其强调华大自主研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已在国外申请专利。
华大基因2017年报中披露了一起与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利侵权案件,华大基因被指为侵权方。
另外,面对借基因项目在全国圈地的质疑,其再次强调了不参与房地产业务。公开资料显示,基因项目园区的承建方多为万科,万科创始人王石目前担任华大基因独董一职。华大基因方面称:“万科是否承建,与华大无关。”
曾有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华大基因2001年曾在杭州建立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当时个别人员鼓吹个性化治疗,提前“画饼”,吸引资本。为筹建该中心,华大基因一次性采购了300多台基因测序仪,据说这一规模在当时极为巨大。仪器厂家GE给出优惠,华大基因可以先拿仪器把项目建起来,之后付款。300多台仪器到位后,杭州项目最终烂尾,GE没有收回仪器款,社会资本也赔得一塌糊涂。
记者未能从公开渠道查询到这件事,华大基因方面仅以“此说法不实”回应,并未具体指出不实之处。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成立一事确有公开报道,且其工商登记状态仍为存续,但在华大基因的官网介绍中并未提及这一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