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31条惠台措施”落地生花, 蔡当局反制难敌民众“登陆”风急

作者:陈桂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4-08 16:46:33

摘要:虽然民进党当局一边唱衰、抹黑惠台措施,一边端出“强台留才”措施,试图减弱惠台措施的吸引力、对冲惠台措施的影响,但是台湾民众普遍肯定“31条惠台措施”的正面意义,并期盼搭上大陆高速发展的快车。

“31条惠台措施”落地生花, 蔡当局反制难敌民众“登陆”风急

2018年3月14日,台湾。提到台湾农业,有一个不得不说到的人物,他就是——黄国清。黄国清祖籍福建龙溪,两百多年前,他的太爷爷举家迁往台湾,定居台南关庙。这些年,黄国清将凤梨不断培育出新品种,并推广到台湾各地区种植,新品种良率达到90%,一年售出10亿元,被称为“台湾神农”、“台湾袁隆平”, 黄国清常说自己的老家在大陆。

陈桂清

2月28日,国台办联合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31条惠台措施”)。随着大陆各省市、各部门具体落实工作的全面铺开与加速实施,“31条惠台措施”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的正面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从岛内各界反映看,虽然民进党当局一边唱衰、抹黑惠台措施,一边端出“强台留才”措施,试图减弱惠台措施的吸引力、对冲惠台措施的影响,但是台湾民众普遍肯定“31条惠台措施”的正面意义,并期盼搭上大陆高速发展的快车。台湾青年更是热情拥抱惠台措施,表达前来大陆发展的意愿。

上海12条、福建22条、昆山17条:惠台措施正在落地

2月28日发布实施的“31条惠台措施”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为大陆台商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提供更多的扶持,其中有“开大门”式的放宽性内容:比如开放台商参与“中国制造2025”、政府采购、国企混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研究计划、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也有针对性的倾斜优惠性政策,比如减免15%的企业所得税、享受农机购置补贴、金融支持等。

另一类是给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内容包括职业资格考试、从业资格、人才引进计划、科研基金社保、文化工程、荣誉评选、影视制作与播出、图书进口、参与社团协会、参与基层工作、参与民间交流、找工作等。

这些政策为台胞在大陆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消除政策阻碍,也为台胞融入大陆、参与大陆建设提供机会,可以说给台资企业与台湾同胞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31条惠台措施”出台后,大陆各地的后续落实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根据国台办发言人介绍,一些措施的落实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上海12条”、“福建22条”、“昆山17条”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惠台措施落地政策。上海市出台的措施包括鼓励台企参与上海重要工程建设,为高新技术台企减税,在两岸经济合作、金融机构合作方面可以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先行先试等。江苏昆山市的措施则包括42家台资总部企业累计享受地方奖励8303万元,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享受70万元补贴和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台湾建筑企业直接参与昆山中环快速路前期设计等。而福建省的22条配套措施更是吸引眼球,包括共计39家高新技术台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组织实施闽台科技合作项目33项,彰化银行福州分行、合作金库银行福州分行分别参与项目银团贷款,给台湾青年提供公租房等。

台商、青年、学子:民众“登陆”意愿高涨

随着大陆惠台措施的逐步落地实施,大陆对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年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在“31条惠台措施”鼓舞下,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表达了愿意前来大陆工作、生活的意愿,也有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用脚投票”、走出前来大陆发展的关键一步。

一是已在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倍感振奋。“31条惠台措施”公布后,受到了在大陆工作的台商、台干、台青、台生、台籍高校教师及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热情欢迎。消息发布后,台商们纷纷运用微信、视频、电子邮件等方式,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身边的所有台胞、台商、台资企业。有台商表示,“31条惠台措施”出台“比过年还开心”,给台商在大陆创业就业“吃了定心丸”,“更加坚定了在大陆发展的信心”。部分在大陆高校工作的台籍教师表示,受到31条新措施的吸引,他们已经收到了一些岛内教师、学者关于“登陆”的咨询。台生也感叹,新措施体现了对台湾专业人才的重视,非常鼓舞人心,“感觉自己在大陆的舞台更大了,未来可以选择的道路更宽广了”。

二是台湾青年前来大陆发展的意愿持续高涨。岛内民调结果显示,“31条惠台措施”的出台显著刺激了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年前来大陆发展的意愿。《远见》杂志3月份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台湾民众愿意到大陆发展的比例为41.75%,与2月份该杂志同样问题民调的36.6%相比,短短一个半月,愿意到大陆发展的比例就增加5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31条惠台措施”对台湾民众的巨大吸引力。在愿意前来大陆发展的台湾民众中,年轻人愿意登陆的比例最高,达59.6%,说明饱受岛内“低薪、高房价、高失业率”之苦的台湾年轻人更愿意来大陆寻找发展机会。而在针对“31条惠台措施”的专门调查中,大多数台湾民众更是表示出了积极拥抱的态度。调查显示,希望强硬反制的台湾民众仅占3.3%,希望审慎评估的为49.7%,乐观其成的为26.8%。其中18-29岁的年轻人中,65.2%认同审慎评估,几乎没有人支持强硬反制。这份最新的民调结果说明,大多数台湾民众愿意正面看待“31条惠台措施”,也跃跃欲试想要“趁着31条惠台措施的东风”,享受大陆发展的机遇。

三是报考大陆高校的台湾学生显著增多。据台湾媒体报道,“31条惠台措施”发布实施后,准备报考大陆高校、提前“卡位”大陆发展机遇的台湾学子明显增多。相关报道称,近日台湾地区大学个人申请入学第一阶段结果公布,包括台中一中、台中女中、台南女中等在内的多所台湾知名高中今年申请大陆大学的人数明显增加,比例较往年激增六七倍,且远超申请欧美国家高校的人数,说明“西进大陆读书,已经成为岛内一股新的风潮”。

逆势操作注定徒劳,但仍需警惕反制 “后坐力”

在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热情拥抱“31条惠台措施”的同时,奉行“台独”路线的民进党与蔡英文当局却逆潮流而动,接连祭出多项反制措施,给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已公布的具体政策看,民进党当局的反制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唱衰、抹黑大陆的惠台措施。民进党各路政客轮番上阵,有的称“31条惠台措施”大多数是旧的政策、“口惠而实不至”,有的诬称大陆惠台政策具有“统战”意图,有的则称惠台政策“名为惠台、实则利中”,总之是想尽办法对“31条惠台措施”进行抹黑,以强化台湾民众对其的负面观感。

第二类是直接恐吓威胁台湾民众,意欲阻止台湾民众赴大陆工作生活。台当局教育、科技、两岸等事务部门负责人接连发声,要求台湾人不得在大陆党政军机构任职,否则将触犯法律。

第三类是端出所谓的“强台”措施,希望能够留住人才、资金、产业。3月16日,台当局召开专门因应31条惠台措施的新闻发布会,端出所谓的“八大强台措施”,试图从留才揽才、维持台湾在全球供应链的优势、深化资本市场、强化文化影视产业“四大方向”,吸引民众留在台湾发展。

短期内,民进党当局的这些反制措施会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民进党当局通过手中掌握的执政机器恐吓、阻拦台湾民众,会给台湾民众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台湾民众前来大陆发展的意愿。面对民进党当局祭出的惩罚措施,那些铁了心要来大陆发展的台湾民众肯定不会在乎,但是那些在公立学校、科研机构任职的台湾民众,或许会担心民进党当局拿退休待遇、健保等做文章而打退堂鼓。因此,对于蔡当局反制措施的“后坐力”,各界仍需警惕。

不过,从长远来看,蔡当局的应对措施,无论是“野蛮敲打”式的恐吓威胁,还是“临渴掘井”式的稀释对冲,都无法阻挡台湾民众西进大陆发展的热潮,也无法阻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正如岛内媒体所说,两岸经济文化往来,具有强烈的经济社会诱因与能量,蔡当局若逆势操作、挑战经济的法则与人性的需求,“注定是徒劳无功”。(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主编王义伟 编辑严葭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