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西安4天落户1.7万人 准一线城市上演“抢人大战

作者:刘诗萌 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30 17:47:06

摘要:这场由争夺“准一线”地位的二线城市挑起的“抢人大战”已经酣战了一年之久,新晋“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人口落户的速度也可谓令人咋舌了,同样是“准一线”城市的南京、长沙、杭州、青岛等,也在你争我抢。

西安4天落户1.7万人 准一线城市上演“抢人大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陈岩鹏 北京报道

4天1.7万!3个月21万!

西安春季赴京高端人才引进推介活动掀起落户风暴。日前,西安市官方微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3月22日至25日4天时间里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近1.7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445人、本科学历6559人。截至目前,2018年开年不到3个月时间,西安迁入人口已达到21万,接近去年全年迁入人口25万的总量。

这场由争夺“准一线”地位的二线城市挑起的“抢人大战”已经酣战了一年之久,新晋“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人口落户的速度也可谓令人咋舌了,同样是“准一线”城市的南京、长沙、杭州、青岛等,也在你争我抢。

“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说明这些城市有很强的危机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城市利用优惠的政策储备了大量人才,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不过,他同时指出,如果不能把人口控制在城市的承载范围之内,将会对其长远发展不利。

“抢人大战”再掀高潮

这并不是西安第一次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

早在去年3月,西安便实施了号称史上“门槛最低、条件最优厚”的人才政策,将落户准入条件降低至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同年6月,西安又进一步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将本科以上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西安新增落户人口25.7万人,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即便如此,去年要在西安办理落户,还需要携带申请表、学历证书、用人单位出具的入户介绍信等等一应材料,15个工作日之后才能办好。不过,今年西安出台新政,简化70%的证明材料,开辟3类落户绿色通道,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掌上户籍室”模块,在手机上全流程办理落户业务。

正是通过这样“接地气”的技术,西安才实现了落户人数短时间内的暴增。据西安市公安局在官网上发布的消息,3月22日至24日西安春季赴京高端人才引进推介活动掀起了落户风暴,短短3日内有15552人落户。仅3月23日当日落户人口就达到8050人,打破该市往年最高纪录。

据西安市公安局介绍,在中国人民大学双选会现场,一位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当场通过“掌上户籍室”办理了落户手续,仅仅30多分钟后就收到了申请通过的信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安要花3年的时间尽量留下100万大学生,并吸引更多国内外的高精尖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能型人才。

准一线城市的“同辈压力”

王晖指出,现在准一线的城市互相竞争的劲头很足,压力也很大。比如南京,向前看同苏州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武汉等城市又在它后面紧追不舍。西安面临的问题也相同,以前还会跟成都争一争“西部老大”,现在落得越来越远,不过在后面也有长沙、乌鲁木齐等在追赶。

上述这些城市也都是“抢人大战”的主力军。南京40岁以下本科毕业生即可落户,外地毕业生来宁面试发放1000元补贴,青年大学生2018年1月1日后在南京实现首次创业,领取营业执照,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开业补贴;武汉也实行大学生几乎“零门槛”落户,并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成都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争相的优惠带来了人才落户量的提升。本报记者梳理各地统计公报得知,成都户籍人口1435.33万,新增36.43万人,在2017年的人才争夺战中名列前茅。西安户籍人口845.09万人,比上年净增加20.15万人。这一数字虽不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大,但还是多于南京和杭州的不到18万新增户籍人口。

人才数字的背后,是这些城市在为未来竞争格局中占得有利地位摩拳擦掌。2018年,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位于全国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国家中心城市”已经确定了9个名额,除了一线城市北上广、直辖市天津和重庆外,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均位列其中。

入选“国家中心城市”,除了意味着在地区内成为具有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核心外,还有可能作为窗口和门户,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于世界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中心。

很明显,并非是城市大、GDP高就能获得这样的地位,南京、长沙、杭州、青岛等被广泛看好的“准一线”城市,也仍然在为争取进入这一名单费尽心力。

警惕人口超载和炒房

然而,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之下,一些隐患也浮出了水面。

“我现在有点饥不择食了,”王晖对记者表示,“这些城市先把大量人口吸引进来储备着,否则就可能跑到其他的竞争对手城市那边去了。”

王晖担忧的是,如果各大城市完全采用这种方法储备人才,解决了他们的户口以后,人口慢慢多起来,恐怕最终会超过城市的承载力,一些用工、水资源、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后续3到5年都会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关心的房价问题。人口的迁移,尤其是举家的迁入和落户,必然带来对住房的刚性需求,这也是各地的人口政策被普遍与楼市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大部分人都会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人一下子多了这么多,房价会涨吗?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表示,就西安而言,抢人的逻辑和全国各大省会城市的逻辑一样,是由于城市格局变化,导致人才引进和管理政策有所变化。这一动作本身和房地产的关系不大,但是确实要警惕各类售楼部门借此类概念来促销或者说督促客户加快网签。所以接下来在人才购房方面,应该稳定市场预期,防范短期内出现市场交易恐慌的现象。

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却认为,部分城市人口引进的门槛过低,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吸引人才,而是为了吸引购房者。人才政策不能成为房地产调控的窗户,对于真正的人才更应该提供直接的居住房源,单纯的将人才推向市场容易带来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