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业放弃“出口退税”政策支持 掉头淘金国内市场
本报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为稳定出口,国家从去年下半年起,已连续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其中,还包括扩大出口退税全征全退的范围,但部分企业似乎对此并不买账,有许多企业甚至放弃出口退税的政策支持,转而主攻国内市场。
据了解,目前70%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已实现“全征全退”,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也已提高到接近全退的16%,但这两大行业似乎都“各有苦衷”。
北京顺美服装股份公司总经理薛宝金认为,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固然会增强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很难说对具体业绩影响有多大,因为提高的退税率,参与分享的是整个产业链。
家电行业的出口积极性也不如当初想象的好,对此,长城证券研究员何奇峰指出,在财政部6月份公布的退税产品清单中,出口退税的品类涉及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发送设备等,但各个品类下的具体产品则数目有限,而且,家电产品的型号与政策的吻合度并不高,所以,对家电行业的出口而言,相关政策的刺激性有限。
“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国内市场的需求趋旺,很多生产企业就开始把国内市场作为一个选择。”在9月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对转战国内市场的企业,商务部不但予以理解,而且还会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协助企业、帮助企业开拓国内的消费市场。
高虎城表示,企业放弃“出口退税”等既有政策的支持,是在对市场进行比较后做出的选择,比如国内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比如“家电下乡”,比如汽车的以旧换新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本来是用于出口的,后来就转作内销。
对官员的上述解释,部分业内人士不以为然,国内一家大型空调企业国际事业部总监对记者表示,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企业帮助有限,因为国内企业大多是以代工为主,提高退税率带来的利润,大多会被海外采购商攫取。他解释,每次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海外采购商就会要求重新谈价格,最终,还是海外采购商获得其中的大部分利益,而做国内市场则不一样。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