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刘卫昌: 应逐渐形成农村“医养结合”新机制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16 19:55:31

摘要:“我今年的提案涉及整合医疗养老资源、农村土地流转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内容。我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1次提及‘脱贫’、8次提及‘扶贫’,充分表明国家对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视和决心。”3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刘卫昌: 应逐渐形成农村“医养结合”新机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我今年的提案涉及整合医疗养老资源、农村土地流转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内容。我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1次提及‘脱贫’、8次提及‘扶贫’,充分表明国家对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视和决心。”3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卫昌表示,在其小组的讨论中,所在的社会福利保障界的36位全国政协委员几乎人人都将脱贫攻坚作为发言的话题,由此也看出,脱贫攻坚深得党心民心,在广大委员中引起了共鸣。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建立“医养结合”式农村互助养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刘卫昌所在的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养老模式,让农村老年人实现了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然而,农村互助幸福院能实现老人养老问题,却解决不了老有所医难题。

“通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我认为在农村互助养老基础上,整合民政、卫生、社保等资源,促进农村医养结合的模式,当属为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的有效途径。这一医养结合的模式,非常符合国情实际,利于在广大农村推行。”刘卫昌称。

刘卫昌所提及的这种模式,就是把农村单身独居的老人集中在互助幸福院一起生活,互助服务、自我保障,实现“老有所养”;同时,把村卫生室建在幸福院,医生全天候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实现“老有所医”。

但是,刘卫昌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农村的卫生室已经覆盖全国城乡,并且,每个卫生室都配有专职的乡村医生,同时拥有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设施。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民政部门“养老不医护”,卫生部门则“治病不养老”,二者不衔接,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

为此,刘卫昌建议,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推动农村互助幸福院与村卫生所“联姻”,逐步形成农村“医养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全面整合卫生、社保和医疗等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民政、卫生、社保等政府职能部门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明晰“医养结合”的服务性质、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同时,设定“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其次,强化服务技能。积极开展农村医养结合型服务人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实战演练、考证上岗、在职教育四位一体的培训方式,经过培训切实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同时,实施“医养结合”后,可以用医疗技术吸引老年人接受服务,从而提高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运作效益,又能反哺农村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有偿、低偿与无偿服务的有机整合,既共享了资源又提升了效益。

再次,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向规范化发展。在民政、卫生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各乡镇担负起对农村“医养结合”的属地管理责任,积极落实资金、场地、器材等扶持政策,协助互助幸福院和医疗机构解决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避免“医养结合”模式中枢受阻或流于形式。

总之,“医养结合”式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通过农村互助养老与医疗服务资源的链接共享,使农村互助养老增添了医疗和健康保健的新内涵,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整合了资源,借力发力,财政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农村互助幸福院实现“老有所医”的目标。

建议土地租赁期限延长

此外,“脱贫”仍然是刘卫昌重点关注的内容,而据记者了解,自2013年刘卫昌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这一话题就从未离开过他的提案。

“在精准扶贫中,农村持续增收应该是关键,而不是一阵风,应该让贫困群众具有造血功能,扶贫先扶智,扶贫同扶持农村涉农企业同步进行,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贫困群众具有造血功能,才能实现持续增收,真正步入小康。”刘卫昌表示,土地租赁期限目前限制在30年,不利于涉农企业持续投资。

在谈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问题时,刘卫昌认为,目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土地流转主体的制约,规定只能是本村村民,导致有能力的涉农企业无法直接租赁,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为此,他建议,国家明确土地流转权限不能局限于本村村民,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涉农企业直接加入到农村土地流转主体中。另一方面,土地租赁期限目前限制在30年,不利于涉农企业持续投资,影响了涉农企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建议土地流转政策的期间年限应该放开,土地租赁期限应该至少延长至50年。这样的话,涉农企业才能更安全地把资产要素投向农村土地,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据记者了解,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创新突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6年来完成了68个村脱贫出列、7.35万人的稳定脱贫,特别是积累了现代农业扶贫、股份合作制扶贫等一批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经验做法。

比如,肥乡区便是采取了产业扶贫带动富民增收的方式。具体做法就是,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扶贫,把扶贫开发同现代农业相结合,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个、扶贫产业示范园区7个,覆盖了全区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

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土地流转就开始进入关键节点,随着土地流转改革不断推进,支持土地流转改革的利好政策已不断推出,并有专家表示,随着今年农村土地的三项改革试点和土地法的修正,预计我国土地流转改革有望加速深化,为大规模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同时预计,2017-2018年有望是政策深化年,2019年将迎来土地流转的实际爆发期。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