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杠杆率高我们应该担忧什么?
冉学东
中国居民家庭杠杆率扩张过快所可能引发的风险,最近已经引起金融监管高层的重视,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3月9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重点是稳定杠杆率,尽可能降下来,企业部门、政府部门的杠杆率需要降低,居民家庭部门杠杆率也需要降低,目前居民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趋势非常快,但是大家警惕性不够。
郭树清指出,居民家庭个人借钱消费、买房、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是很危险的。高储蓄率过去是我国很大的优势,如果借钱比存钱还增长的快,储蓄率高的优势将丧失。所以银监会将降杠杆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
家庭杠杆率增长过快的问题也引起了央行领导的关注,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房地产信贷的问题,指出:“当然,我们也关注到个人住房贷款、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速度有点快。”
我国家庭杠杆率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呢?目前关于居民杠杆率没有官方的测算,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在报告中测算,近两年居民部门杠杆率不断上升,2015年为44%,2016年达到了50.6%。其判断,主要是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导致住房贷款的大量增加,居民部门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方式进行杠杆的扩张,居民贷款当中超过75%是房贷。
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居民杠杆普遍在60%以上,澳大利亚居民杠杆在2014年更是达到113%。美国的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在1960-1984年基本稳定在40%-50%的水平,1985年以后出现一轮快速攀升,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99.4%。
跟发达国家比,中国家庭杠杆率还比较低,但是现在最怕的是杠杆增速过快,增速过快侵蚀的是未来居民的储蓄存款。
目前来看,居民家庭存款增速已经在下滑。央行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2017年住户存款增长有所放缓,年末住户存款余额为643768亿元,同比增长7.7%,当年新增45985亿元,同比少增加5649亿元。
2016年年末住户存款余额为597751万亿元,同比增长9.5%,当年新增加51634亿元,同比多增加7623亿元。去年增速比2016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下降之快值得警惕。
居民储蓄增速下滑如此之大,主要原因有三点,一个是房地产购买和投资,一个是购买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再一个就是消费金融的迅猛发展。
从房地产而言,2016年开始中国居民房地产购买和投资,出现了爆发式发展。根据潘功胜透露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21.4%,人民币各项贷款整体贷款增长13.2%,个人住房贷款比整体贷款的增长差不多多了将近10个点。
去年第四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2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2.2%,增速比上年末低 14.5 个百分点。 简单测算,仅仅个人住房贷款一项,就占存款余额的三成以上。
居民房地产贷款,事实上是居民拿出存款购买房屋,存款变成房地产企业存款,然后房地产企业再把存款分给政府卖地收入、员工工资、建筑公司、建材公司等等,基本上居民存款通过这个购买行为绝大多数变为非金融企业存款。
其实,对于中国居民而言,十多年来,尽管收入增加了,但是杠杆率偏低,收入大多数用来存款,然后有银行給了企业去做投资,这中间,银行和企业占了很大的便宜。
因为居民的存款利率很低,银行得到了低成本的资金,可以以一个高利差贷给企业,企业的贷款成本也是很低的,这样银行赚了利差,企业得到了低成本资金,相当于企业向银行和企业做了贡献。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高储蓄率经济体的一个特点是高投资高出口,但是低消费,容易导致宏观经济失衡,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一大特点就是出口占比过大,投资增速过快,企业债务过高,顺差过大,投资容易形成坏账,风险积累到银行,这也是最近今年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居民储蓄率高也有好处,比如抗危机能力强,银行储蓄高,可以拿来对抗坏账,可以回避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也是中国最近今年地方债务高企、企业债务高企,房地产泡沫比较大,但是最终比较稳定的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中国家庭杠杆率问题不在高,而是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房地产杠杆率过高,增速也过快,而消费金融去年以来尽管增长迅速,但是占比还非常小,跟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
管理家庭杠杆率未来的方向应该是控制房地产杠杆率,稳步发展消费金融,扩大和深化居民的理财投资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以有效的方式,把居民储蓄引导到实体经济,把居民消费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而不是目前大家都认为的应该降低家庭杠杆率。
最近几年金融市场发展,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增加居民的杠杆率,现在杠杆率起来了,又叶公好龙,一棍子打死,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