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以“一带一路”为轨 连接世界

作者:马晓霖 李靖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13 17:58:22

摘要:中车株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基地,在中国交通轨道领域创造了很多记录。

以“一带一路”为轨 连接世界

中车株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HXD1C型电力机车

马晓霖 李靖云

高铁是中国名片,但是中国轨道交通则不止高铁,从传统的米轨,到城际铁路,再到地铁,中国中车涉及到整个轨道交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平。作为中国中车集团的核心企业——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既是亚洲最早的机车设备生产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生产企业。在湖南株洲,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栏目主编、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专访了中车株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恩广。

技术领先 抢市场当仁不让

马晓霖:中车株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基地,可以说在中国交通轨道领域创造了很多记录,有非常多的辉煌。您能否系统介绍一下整个公司的业务模块、产品线和技术特点?

何恩广:我们的战略方向叫做3+X,3是指我们传统的电力机车,这是株机公司最拳头的产业,目前株机公司是全球最大电力机车生产研发和制造基地;第二个板块是城轨地铁,株机公司在2001年就进入了国家发改委的国家城轨定点企业,目前陆续向国内14个城市提供了7000多辆地铁车辆;第三个板块是城际动车组,这一块我们在国内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是我们的三个主业。X是指发展以磁悬浮、超级储能有轨电车、电动大巴、制动系统、高电压电器等作为我们生产的模块。在中国中车强大的市场压力下,国际著名的西门子轨道交通部门和阿尔斯通轨道交通部门合并了。实际上,国际上著名的3家轨道交通企业的销售收入加起来,还没有我们中国中车五总部1家的销售收入多,就此可以看出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在世界上的影响有多大。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一员,我为能从事这个行业深感自豪,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感觉自豪。

马晓霖:中车目前承担什么样的轨道技术发展项目?

何恩广:中车现在正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是,轨道交通达到每小时400公里的机车。中国的“复兴号”已经从每小时300公里加速到每小时350公里,这从技术上来说没有任何难点,在几百公里的距离中,人的感受对每小时300公里跟350公里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能耗要增加很多,所以这其中更多是算一种经济账并不是技术账。如果从每小时350公里提高到每小时400公里,我个人认为基本上是轮轨的极限速度。这是国家科技部设定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研究如何建造每小时400公里的机车,以及如何降低机械部件的损耗、能耗等等一系列问题。

马晓霖: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还有一项世界首创技术,就是中低速磁浮技术。我国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在长沙黄花机场与火车南站区间运行,总长18.55公里,是目前全世界最长的中低速商业运营线。磁浮列车,这是交通装备中顶尖的技术。从世界大市场来看,也不是很多。那么中车为什么要推广磁浮列车,需要哪些硬条件?

何恩广:磁浮有很好优点,比如它的绿色节能、没有噪音、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非常适合一些特定区域。以往我们有很多关键技术和部件不能自主制造,这些技术壁垒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挑战的,如果用国外的产品,实际上我们是受制于人。因此在上一个时期磁浮在国内的应用条件并不是很成熟。株机依托自身产品技术积累和产品优势,联合国内有关的院校、科研机构,我们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体系。在长沙的这一条磁浮线,截止到2017年9月份载客运营超过360万人,而且运营期间状态非常好,没有清客下线重大故障。为我们下一步研发每小时两百公里的中高速磁浮机车,奠定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当然磁浮运行要求有一定运行的环境和要求,它和正常的轮轨不是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

一带一路 新市场需求巨大

马晓霖:近年来中车株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先后获得近30个海外项目订单,合同金额累计逾300亿元人民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车株机将如何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在您看来,“一带一路”在轨道交通方面究竟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哪些是我们重点要发力的蓝海地区?

何恩广:我去过“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由于地缘形势、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基础设施比较欠缺,尤其表现在轨道交通方面差距相当明显、相当大,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轨道线路很陈旧,而且年久失修,运量、运能严重不足,而中国的轨道交通产业门类非常齐全,产业形态非常健康,因此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整个产业上,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领先优势。中国有一句俗话大家都清楚,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各国政府和地区都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性:地区要发展,国家要发展,一定是基础设施要先行。这个也是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给各国带来的重要启示。

马晓霖:那么未来轨道交通的市场规模有没有大概的测算?

何恩广:从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来看,全球的规模大概是1600亿欧元,也可能有一些年份要高一些,有一些年份要低一些,年增长率全球平均下来是百分之三左右。欧美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比较充分,这些国家不是我们市场开拓的重点,也不是新的增长点。换句话说,快速发展的不是这些地区,而是在“一带一路”沿线这些国家和地区。

马晓霖:那么在您看来,未来进一步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完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是否仍然要依靠顶层设计,仍然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消除壁垒,消除作为企业没有办法克服的制度性和政策性的一些障碍?

何恩广:我们在“走出去”初期,遇到了大量政策和制度上的障碍。在欧洲,人家有一个互联互通的技术规范:TS认证、交通的互联互通的认证等,但同时这也对我们形成一个技术壁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注意到大家在供电制式、轨距等方面都不一样。作为企业,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适应客户要求,比如近年来我们研发了米轨高速动车组,可以跑到每小时160公里;中亚用的是俄罗斯标准的宽轨电子机车,于是我们也研发了这类产品以适应客户要求。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政府层面能加大互联互通的协商,能够在周边国家形成互联互通的一些标准,这对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便利。我们知道最近由铁路总公司牵头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建设的轻轨全是中国标准,随着中国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也会对我们以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供很大的便利。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解码“一带一路”》是宁夏卫视创办的一档高端访谈节目,节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内容,就 “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涉及的热点尤其是经济与贸易投资热点问题,与世界各国、不同行业的嘉宾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各种讯息的组合、不同观点的交锋,为人们呈现全球化背景下最真实、客观、全面的 “一带一路”图景。作者马晓霖为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解码“一带一路”》栏目主编兼主持人;李靖云为《解码“一带一路”》栏目执行主编,资深媒体人。)(主编商灏 编辑严葭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