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赤字率近年来首次下调 财政紧平衡仍延续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09 21:54:24

摘要: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这是近年来中国财政赤字率首次降低。

赤字率近年来首次下调 财政紧平衡仍延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两会报道

“国家账本”的出炉,让2018年经济走势有了更清晰的路径。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这是近年来中国财政赤字率首次降低。

不过,在3月7日财政部记者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明确表示,尽管赤字率适当降低,但赤字规模与2017年持平,同时,也仍旧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赤字率有所下降,我认为这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状况不断改善是相吻合的。同时,赤字率下降也将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和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留下更大的空间。”肖捷表示。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2018年赤字率目标下调,并不是趋于保守的财政政策,反而表明经济向好,预算收入有所增加,因此有条件去压缩赤字。从全球来看,未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很多,需要政策预留空间,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

不过,由于2018年安排了8000亿减税和3000亿降费,同时支出有所增加,刘尚希表示,收支压力仍然存在,预计财政紧平衡仍将延续。

增大余地

中国经济的不断复苏,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一个细节是,尽管赤字率有所降低,但如果从赤字规模来看,今年23800亿赤字与去年持平。

“3%的红线是原来欧盟的警戒线,不到达警戒线说明经济更好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秦荣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介绍,在赤字规模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赤字率从3.0%下降到2.6%,背后在于经济向好后分母的扩大。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暖,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状况逐渐改善。2017年开始,财政收入已经走出了几年来低迷的情况,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良好。

根据中泰证券经济学家李迅雷计算,2017年赤字规模为2.38万亿,用3%的赤字率反推可知,有关部门在做2017年财政预算时预计的GDP规模为79.33万亿,对应着6.7%的名义GDP增速。而实际上2017年的经济增速高出市场预期。GDP名义规模达到82.71万亿,对应着11.2%的名义GDP增速。因此,在制定2018年财政预算时,也把名义GDP设定到了10.7%的增速,分母变大就使得在赤字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赤字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赤字率的降低应该是很好的利好指标,说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另外说明我国债务水平可控,更多的钱可以用于民生,如果负债高,有一部分财政收入要用来还债,还本付息,可用资金就会减少。我们主动降低负债率,就是为以后长远发展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秦荣生说。

在刘尚希看来,全球范围内,未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很多,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是一种积极的应对。

尽管赤字率下降,但肖捷表示,我国将保持积极财政政策不变。“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是不是积极,还要看这个国家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做到积极有效,是不是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肖捷表示。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规模将达到约21万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去年增长7.6%,这个增幅高于今年预算收入6.1%的增幅,财政支出的规模仍然在继续扩大。与此同时,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5500亿元;预算安排的中央基建投资也比去年增加了300亿元。

肖捷表示,这两个数据都表明我们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做的是加法,不是减法。

“2018年,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财政增收也存在一些压力和挑战,在预算安排上关键是要聚力增效。”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表示。

仍保持紧平衡

在刘尚希看来,虽然2018年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财政收支也存在一些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8000亿减税,让增收面临压力,另一方面,各级财政必保支出较多,新增支出需求很大。他预测,2018年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向好态势与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并存,预算收支安排依然是紧平衡。

据介绍,今年将继续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一个亮点是,增值税税率将现有的三档减并为两档,合理调整税率水平,重点是降低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税率,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包括提高基本费用扣除标准,增加专项附加扣除。

肖捷还特别强调,今年我国仍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主要是统一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的标准,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受益,并且考虑将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同时,对企业新购入的500万元以下的设备和器具当年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我们测算实施上述减税政策,全年减税预计将超过8000亿元。”肖捷表示。

除此以外,肖捷还表示,今年还要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预计全年将减负3000多亿元。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在财政支出上不断增大民生投入。2017年,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国约1.43亿义务教育学生获得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资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了约5.5%;整合设立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惠及全国7797万困难群众。

2018年,预算报告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做了进一步安排。从2018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在部分地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49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55元;2018年支持新开工各类棚户区改造580万套等,都是当下百姓最关注的问题。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大,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