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失守90点 或引发通胀风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26 22:37:11
■冉学东
自美元跌破90点重大关口之后,在欧美高层之间上演了一出口水战。
1月24日,美元指数跌破90大关,跌至2014年12月以来新低,为连续第七周下跌。1月26日,尽管隔夜美国总统特朗普喊话支持长期美元,美元早盘仍然下跌,在89附近交投。
2017年是糟糕的一年,美元指数下跌超过10%。但进入2018年,美元指数表现更加糟糕,迄今为止已下跌2.43%,是2003年以来最糟糕的开局。
美元的下跌引发欧洲高层人士的担忧。
1月24日,美国财长姆努钦首次发表“美元弱势有利于美国贸易”的爆炸性言论之后,美元指数大跌0.8%,创10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第二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呼吁姆努钦能够对其言论做出澄清,并表示美元对所有货币的汇率是自由浮动的,其估值由市场决定,并与美国经济基本面息息相关。
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被问及近期言论是否代表特朗普政府与美国传统政策的背离时,姆努钦澄清(近两日的言论)并不代表他在美元立场上的转变,只是他的立场与总是在评论强势美元的往届财政部长稍有不同罢了。
欧洲央行主席德拉吉也对美财长的言论颇为不满,在达沃斯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他暗示是姆努钦的言论导致欧元近日走强。他指出此种言论违反了长期以来为了防止货币战争而设立的国际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得不表态,他说,美财长言论被“断章取义”,美元会继续走强。他说,“我希望看到强势美元。我们的国家会在经济方面再次强大,其他方面也是。”
货币币值跟本国经济息息相关,这是毫无疑问的,特朗普和姆努钦都希望美元弱势,但是由于美国的特殊国际地位,长期还是要保持一个强势美元,暂时美元弱势,有利于他们上台以来刺激经济复苏的承诺的实现。
然而口水战只是噪音而已,货币运行自有其规律。
美元的下跌,主要是非美货币的升值,尤其是欧元、日元等,最根本的原因是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就如上一轮美元上涨一样。欧日经济的持续复苏,预期投资收益率要高于美国,资金向非美国家资产集中,可以预见,只要欧洲经济持续复苏,美元的弱势还将继续。
但是由于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计价货币,它的持续贬值加上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步复苏,会推升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去年下半年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由45美元/桶上涨至1月中旬的70美元/桶,涨幅达55.6%。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汽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几乎是同步的,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传导非常直接,而油价可谓“万价之母”,油价的上涨会导致普遍的价格上涨。美元的下跌也导致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去年标普GSCI工业金属指数大涨24%。
如果油价上涨持续,必然带来农产品的涨价,去年在原油和工业金属的一派火热行情中,农产品价格却持续低迷,2011年来,美元走高以及美国多年来的大丰收使得农产品价格遭遇重挫,玉米价格已下跌超过50%,这样的下跌有可能已经迎来拐点。
食品价格在CPI统计中高达30%,2017年食品价格涨幅为历史最低的-1.7%,2018年将面临2017年的低基数效应造成的上涨压力。2017年猪肉价格也在最低位,茅台等酒类一再涨价等等。
近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称,近期要高度关注大国货币政策外溢性影响,以及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中期要关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笔者认为,由美元下跌导致的潜在通胀上升也许就是外溢性的主要部分。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