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忧心新增信贷大降 成紧缩前兆

作者:官建益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04 20:08:55

摘要:忧心新增信贷大降 成紧缩前兆

本报评论员 官建益

8月新增信贷被坊间竞相猜测,8月20日,消息人士的说法还是5000亿元,但接下来的猜测却开始大幅降低,最新的说法是可能低于7月份的3500亿,降至3200亿元。如果单纯与2006年以来的单月新增信贷相比,这一数据还不算是太低的,但与金融危机下的单月新增信贷尤其是今年6月新增信贷1.5万亿相比,实在是差距甚大,全社会担忧这是货币紧缩的开始。
   去年9-11月份的三个月间,央行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四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共1.89个百分点,三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共1.62个百分点。11月,中央政府更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货币政策进一步从上半年的紧缩向宽松方向调整,为今年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奠定良好基础。今年上半年,宽松货币政策继续,新增信贷规模创下7.37万亿的天量。但是在6月信贷天量后,7月信贷急速萎缩,8月信贷继续下滑,这就让社会不能不怀疑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央行所谓的动态微调可能是货币政策转向的暗示或者说辞。
    客观地说,3000亿以上的新增信贷与2006年以来的下半年月份的数量比,并不少;但是与此次应对金融危机、大量开工新项目的实际情况比,这样的新增信贷水平是较低的。因为国家投资的大型基建项目不可能停止贷款,唯一可以压缩的是给予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资金、住房按揭贷款,而这些地方正是用钱的地方。从根本上说,保证大型基建项目,只是为保GDP,而保民营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则是保就业,而压缩住房新增贷款直接打击的是房地产业的复苏,在居民最大消费项目房产萎缩的情况下,刺激国内消费将成为空话。
    如果是这样的话,刚刚露出复苏迹象的中国经济将经受严峻的考验,所幸的是中央高层反复强调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但是执行部门的动态微调确实让社会各界担忧,如果这种动态微调不尽快从实际上的从紧回到适度宽松的路子上来,那中国经济前期的巨幅投入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这是中国经济的大势,笔者倒希望坊间的8月新增信贷的各种巨幅下滑的猜测是空穴来风,令人不解的是执行层对这些消息人士的说法不加置评,任其影响股市和楼市,不知是刻意放风还是失察。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已经表现出来,但笔者不同意信贷减少造成新入市资金大幅减少的说法,笔者在此前已经撰文细算,股市新增资金中信贷资金所占比例很小,不足以改变股市的方向。但是新增信贷的快速萎缩,可能暗示货币政策的转向,而这样的转向如前面分析的那样,可能折损经济复苏的大好局面,既然经济不好了,股市焉有不跌之理?加之近期股市疯狂的融资和再融资,股市暴跌就不可避免了。
    楼市虽然还没有下跌,但是成交量已经环比下降,接近楼市的投资者已经明显感受到看房人数急速下降,这是下跌前的征兆。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该从增大商品房供应量入手平抑房价,而不是通过收缩信贷来打压房地产的成交。目前贷款购房的周期已经由于贷款审批的速度大幅下降而加长,如果进一步减少新增信贷,可能会造成成交的进一步萎缩,严重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如果股票下跌影响的还是虚拟经济的话,那楼市成交量很可能出现的快速下降,将影响到最大的消费项目,从而影响到上下游数十个行业,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大了。
    新增信贷的大幅减少势必影响到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当全球经济处于恢复阶段,这些企业正迎来发展的良机,外贸订单大幅增加就是明证。这个时候,正是这些企业急需资金加快生产的时刻,但是信贷快速下降将加大这些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尽管创业板推出在即,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贷款。这些企业的生产资金不能得到保证,势必影响到开工,进一步影响到就业。我们千方百计要扩大就业,现在机会来了,却不保证信贷的通畅,实在是因噎废食。
    管理层一些人对于流动性过剩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些泡沫,但是这样的泡沫是局部的,可以在经济恢复后加以治理。而且这种资产泡沫还是全球现象,当别的发达国家都不愿意紧缩流动性,以免影响刚刚恢复的经济时,我们为什么要自动“找死”呢?如果因此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恐怕当事者难以负起这个责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