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出海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16 23:38:32
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主编马晓霖在重庆专访力帆实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杨波
马晓霖 李靖云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车企积极响应,加速海外发展布局。作为中国车企中最早一批在海外建厂的企业,力帆汽车集团也是最早走到“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企业。十几年来,从生产摩托车到生产汽车,力帆出海的过程,也是产品产业全面升级的过程。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产业发展,今天的力帆走到了哪一步?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呢?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主编马晓霖在重庆专访了力帆实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杨波。
既要走出去 也要走进去
马晓霖:力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尹明善先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候说,民营企业要一马当先。尹先生讲的一马当先指的是什么?力帆集团在围绕“一带一路”全球布局方面又是如何一马当先的?
杨波:一马当先,是董事长在一个峰会上提出的,那也是一个关于讨论“一带一路”倡议的峰会。我理解董事长的意思,主要是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有企业家大业大,要守住疆土;而民营企业心大胆大,要走在市场的前面,要敢于去开拓。
马晓霖:力帆是如何落实这个心大胆大和一马当先的呢?
杨波:事实上,早在1998年朱镕基总理就给民营企业颁发了出口许可证,那个时候力帆也是全国第一家拿到这个许可证的民营企业。2002年,我们在越南兴安省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工厂。我们决定投资越南的时候,市场的确非常好,当时汇率也不低,利润很高。当然我们在建厂的时候也有过担心,但最后决定既然市场在,那我们就先做了再说,这是民营企业的特点。结果非常好,我们在那边赚了钱,现在这个厂依然还在。
马晓霖:我们栏目组曾经去越南采访过,了解的情况是,中国企业在越南都曾遭遇过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占有越南80%市场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大部分铩羽而归。那么力帆的情况怎么样?
杨波:作为企业,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政策都运用好。力帆也曾遭遇过很大的困难,但经过市场的洗礼,我们在摩托车零配件业务,尤其是在离合器生产上取得了成功,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在力帆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走出去才知道市场是多么大,多么辽阔。我们的建议是,以前没有走出去的企业应当赶快走出去,以前只是走出去的,还要赶快走进去。走出去只是做贸易,去看看。这还不够,你还要走进去,要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要真正把资金和技术带出去,甚至还要把一些营销和管理的模式带出去,这样才叫“走进去”。
力帆出海记 民企可借鉴
马晓霖:作为一家民营车企,力帆从摩托车制造发展到汽车制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业相比,我们主要欠缺在哪些方面?
杨波:从品质上说,我们做的中小排量的汽车基本上有95%接近他们,差的那5%正是我们发展的瓶颈,而这5%就是在工艺的控制和一致性的控制上面。我觉得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是中国有一个“差不多”的文化。我们尹明善董事长曾经说过,领袖领袖,为什么领袖那么重要,因为领子和袖子是最不好洗的地方,其他地方都很容易洗,希望我们中国的企业能够把领和袖做好,而不是差不多就行了;再就是我们仍然处于一个学习的过程中,摩托车、汽车,包括涡轮增压等等,都在向别人学习,但这个学习是有过程的,我们希望整个行业能够花大力气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共性的开发。
看上去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5%,但就是因为这5%的差距让我们跟欧美日系的竞争对手,相差了20%甚至是30%的价格。所以只要把这5%做好了,我们那20%的价格空间就能得到提升,就能拿得回来。
马晓霖:除此之外,中国的汽车整车项目大多由跨国公司主导,技术专利多为丰田、通用等世界知名企业所有。中国在自主技术研发方面的薄弱,使得汽车出口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咱们力帆在技术和管理团队的国际化方面是如何操作的?
杨波:我们最早的技术部总经理就是来自澳洲,当时他还带了两位副总过来,我们叫作“澳洲三剑客”。他们来自不同的贸易公司,对国际化非常了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开眼界的东西和国际化方面的经验,受益非常。比如我们曾经在欧洲市场失利,但现在我们又回去了,现在的产品就是根据欧洲市场的特点做了很多调整,我们又重新站稳了脚跟。通过对欧洲市场的攻克,我们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包括技术方面的提升、质量方面的提升、对用户分析市场营销方面的提升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马晓霖:从你们自己的研发能力来讲,将来力帆在海外研发方面的布局有什么大的规划吗?
杨波:“开门造车,拿来主义”这八个字是我们在研发方面一直贯彻和秉承的宗旨。早在2000年初,我们就和里卡多公司,以及埃韦罗等一些比较著名的国际内燃机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是我们的资深的咨询合作方。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技术,眼界会更开阔,也会避免很多误区和走很多弯路。
马晓霖:这些年力帆在海外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在您看来,海外投资都有哪些难点?应该怎样克服呢?
杨波:投资的时候,要注意对汇率的考虑,对国家政治风险的考虑,以及包括劳工法在内的法律法规的考虑。有很多问题我们在前期调查中不一定能完全了解,只有在深入体验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我们把这个叫做开水真的是100度。除了企业自身要做尽职调查外,我觉得政府方面其实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包括一些公众信息的搜集和调查,给企业提供更多的案例以资借鉴,对特别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强调等等。另外,各行业也可以组织专业队伍来进行相关专题调研。这样就可以避免每个企业靠自己去单打独斗,然后付出同样的代价去获取信息,甚至会撞得头破血流。要学会抱团取暖,共同去开发资源,共同来享受资源。
(《解码“一带一路”》是宁夏卫视创办的一档高端访谈节目,节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内容,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涉及的热点尤其是经济与贸易投资热点问题,与世界各国、不同行业的嘉宾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各种讯息的组合、不同观点的交锋,为人们呈现全球化背景下最真实、客观、全面的“一带一路”图景。作者马晓霖为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解码“一带一路”》栏目主编兼主持人;李靖云为《解码“一带一路”》栏目执行主编,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