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张小龙解读小程序发展思路 微信反向探索线下指向谁?

作者:张 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16 11:34:09

摘要:“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自己会说话的,但现在我认为微信到如今将近10亿用户的一个时间点,也许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应该把我们背后的一些理念、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更清晰地表达出来,有助于用户和整个生态对我们的理解。”张小龙坦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广州报道

一局令全场惊叹的“跳一跳”高分结束游戏之后,被誉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开启了对于微信小程序上线一年的回顾以及对2018年微信小程序发展思路解读。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自己会说话的,但现在我认为微信到如今将近10亿用户的一个时间点,也许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应该把我们背后的一些理念、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更清晰地表达出来,有助于用户和整个生态对我们的理解。”张小龙坦言。

微信小程序上线整整一年之后,其小程序的数量也达到了58万个,作为掌舵人张小龙是怎么看待的?在公众号即将上线APP,重启“赞赏”功能以及加速布局小程序反向线下的背后,张小龙似乎以更开放的心态布局未来。

重提微信工具属性

微信小程序已经上线一年,作为继微信红包之后的重磅业务,但这始终不能改变张小龙对微信定位的初衷。

其实对于张小龙而言,微信一直是一个开心放松的交流空间。“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很放松的方法,我也很期待这样一个小游戏,因为它简单到让你可以有一个面对自己,一个最个人的时刻。”对于微信的态度,张小龙认为,大家在微信上的时间,因为你可能会有很多的消息要处理,朋友圈里有很多信息要你去点赞、评论,可能还有很多工作的信息也夹杂在里面。

虽然如此,但张小龙还是坚持做微信最初的目标——做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而至今张小龙这一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这个目标其实挺大,也挺难,因为我们确实只是希望做一个最好的工具,所以我们很少去谈平台,其实也很少谈生态。”提起这一想法,张小龙似乎野心勃勃,我觉得除了要有最专业的能力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我们会面临有很多很多的决策,可能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很多决策,作为一个最好的工具,我认为是经常要做出一种选择,在你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但是那样做可能是利益最大化的,在对和错以及利益最大化方面我们经常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其实我们到现在还是把它当成一个几年以前刚刚面市的一个产品来看待,我们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心态。”面对微信的快速扩张,张小龙直言。

小程序的思路

虽然微信相对比较谨慎,但对于小程序,张小龙却给出了不同的发展思路,这似乎从2018年发布会开场时就有了明显的改观。

“自从去年,我们在这里提出小程序以后,这一年过得有点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们最初的预想达到了。”谈起小程序的发展,张小龙表示,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很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在朋友圈里面已经发生了太多次各式各样的、很奇怪的,我们预想不到的、营销性很强的行为,使得我们屡屡要跟他做一些对抗,所以在小程序这样一个新的平台,我们宁愿先紧后松,宁愿在一开始采取一些更保守的策略。

面对未来发展,张小龙表示,我们在发布以后,大家可以在小程序这里不断更新自己,逐步提供自己的能力,让整个小程序平台的能力能够丰富起来。

对于小程序的定位,“去年其实只说了上半句话,用完即走,但其实还有下半句话,走了还会回来。”提到小程序,张小龙解释说,用完即走的本质是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越高的效率越好。

用完即走和用户再回来,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只有当一个用户在一个工具里用得很愉悦,用得很高效,下一次回过头来使用这个工具。

张小龙表示,我们现在说的小程序也是这样的,小程序应该是帮助用户尽可能在短的时间里面完成一个任务,并且离开这个小程序,这样的话他才会有很好的体验,下一次他会继续回来用这样一个小程序。

“这其实说明了小程序游戏板块的加速,而形成对比的是,在去年1月9日上线的时候,小程序游戏并没有上线,不过形成明显的对比的是,今年张小龙似乎据地都是游戏的例子。”有业内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根据去年小程序发布时的资料显示,在小程序相继上线电商类、工具类、服务类以及视频阅读等领域的同时,很多人关注的“游戏”类目还未开放,所以如果你想玩到小程序游戏,可能还要多等一等。

“而今年游戏成为小程序主流的做法,这似乎在说明游戏依然是微信小程序的核心,而发展最快的板块也是游戏。”上述人士对记者直言。

其实在1月15日的发布会上,张小龙似乎对此也比较满意。张小龙现场就坦言,这个游戏发布以后,其实它的效果有点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自己开玩笑说,这个游戏突然变成了有史以来可能用户规模最大的一个游戏,因为它的DAU大概到了1点几亿。

而此次之所以小程序选择用完即走的未来发展思路,这其实跟近两年微信的“去中心化”有一定的影响。

“微信作为一个具有平台属性的工具,它肯定会有一些平台性的内容,比如订阅号、小程序等,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态度,即我们是怎么面对这样一些平台内容的。”张小龙表示,我们从很早以前就一直坚持我们的平台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我觉得“去中心化”与其说是平台的策略,还不如说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代表着我们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加码公众号并布局线下

在张小龙的整个演讲过程中,记者在现场看到,张小龙今年思考最多的是公众号的一系列举措,不但将上线APP功能,还将对作者开启赞赏功能。

“有很多朋友在期待公众号App的发布,其实我们之前是做了一个App。”张小龙直言,之所以至今没有发布,因为我觉得它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一个预期,现在这个App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可能很快会对外发布出来。

对赞赏这方面,张小龙也有了新的诠释,我们在2017年跟苹果做了一些很好的合作,可能是因为红包和赞赏这样的一些行为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它不一定能体会到这样一种功能,所以它可能挺难理解这样一种中国特色的东西的。后来经过一些协调,大家取得了一些共同的认知,所以我们很快会把“赞赏”恢复回来。

不过重启后的赞赏功能与此前有些不同,张小龙坦言,我们觉得要改造我们的作者体系。在之前公众号的体系里,我们并没有把作者当作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对待。

“我们新的改版中,赞赏将会是针对作者进行赞赏,而不是针对一个公众号进行赞赏。”张小龙表示。

此外,更重要的是,张小龙当日还宣布,微信下一步的重要计划,探索线下生活。

张小龙表示,最早的时候我们希望互联网能够帮助人们把生活搬到线上,更多的进行线上生活,包括这几年共享经济、智慧零售的发展,看起来都是把我们的生活引导到一个方向,就是线上生活。

“这个事情如果再往下一步想,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线上服务,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不是希望人们完全把生活搬在线上去,这个就跟《黑客帝国》的场景差不多了,这个也是挺可怕的事情。”张小龙直言,所以我们下一步在微信里,可能会去做跟线上相反的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探索线下这样一个事情。

虽然如此,但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加码线下表面上是与互联网相反的布局,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其实是对线下零售的加码,因为其竞争对手阿里在线下已经拥有了更多的场景,如果腾讯再不加码线下,或许未来的微信真的成为了一个云上与现实的隔离空间。

探索线下生活的小程序,其未来的发展矛头真的指向阿里的线下零售吗?对此,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