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内地访客新增保费大降六成 去香港买保险适合你最重要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05 22:37:46

摘要:随着人们对保险的日渐重视,近年来赴香港买保险成为高净值人群甚至中产阶层的选择。过去3年间,内地客赴香港投保蔚然成风。不过,不少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者,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香港买保险。

内地访客新增保费大降六成  去香港买保险适合你最重要

  ■胡金华

  随着人们对保险的日渐重视,近年来赴香港买保险成为高净值人群甚至中产阶层的选择。过去3年间,内地客赴香港投保蔚然成风。不过,不少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者,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香港买保险。

  平安健康险产品研发部门一位负责人就提醒投资者:“如果你不是经常往返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高端商务人士、你没有移民香港的打算、你也没有在香港养育下一代的想法……只是之前跟风看到人民币贬值,而动了去香港买保险的念头,那么最好不要再多此一举。”

  事实上,随着投资者对香港保险优劣势认识的深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变化,内地人士扎堆去香港买保险的情况正在悄然改变。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在2017年11月29日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显示,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出现断崖式下降,由2016年第四季度录得237亿港元,下降至2017年第三季度仅有101亿港元,大降六成。

  港险也有劣势

  仔细研究香港保险就会发现,对于内地很多投资者来说,它并不合适。

  “首先,香港保险跟内地保险的分类都一样,有重疾保险、意外险、医疗险、人寿险、理财险。不可以说香港保险的所有险种都有优势,例如意外险,现在国内保险的意外险就做得挺好的,除非你经常出国,那么就可以考虑,因为香港的意外险是保全球的。但是现在内地保险公司为高端客户也开始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意外保险,甚至还推出更有特色的针对投保人居住地比如北美洲、澳洲的承保产品,价格也更便宜。”前述平安健康负责人对华夏新财富君表示。

  对于购买香港保险存在的风险,事实上,早在2016年4月,中国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其中提道,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如果在香港购买保险发生纠纷,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此外,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元,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此外,保监会也表示,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的影响已经显现。在2017年前三季度,香港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新造业务方面保费按年下跌12%至1166亿港元,其中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下跌16.9%至1068亿港元。但是内地客给香港保险市场的贡献显著降低,从2016年第四季度的237亿港元下降到2017年第三季度仅有101亿港元。预计这一比例将会持续降低。

  内地产品差距缩小

  在过去数年中香港保险被内地客追捧,但是很多投保人并不明白自己的保险需求。

  华夏新财富君了解到,在香港保险机构向内地访客发放的保单中,约95%是医疗或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例如危疾、医疗、终身人寿、定期人寿及年金等;约99%保单为非整付保费保单,保费非以一笔过模式支付。

  这也意味着,剔除内地高净值客户群在香港认购大额保单的比例外,绝大多数内地投保人都是普通客户。

  “对于储蓄分红型的产品,如果这个阶段你还在想着通过买香港保险赚人民币贬值的差价,那就大错特错,在过去半年多,人民币已经升值近10%。未来人民币汇率也一定会保持在合理均衡的范围内波动,因此打汇率这个算盘意义不大;从购买方式上来说,除非是经常往返内地香港的人士,特地去香港购买保险本身就耗费很大的时间成本。”1月4日,太平人寿一位高级业务经理对华夏新财富君分析称。

  这位业务经理也表示,在重大疾病方面,内地储蓄型的保险产品现在基本能做到查出早期症状即可按照保额一次性赔付,在消费型产品中,则能做到每年缴纳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保费可以获得百万元的保障;但是香港的保险基本都局限在人体的某些部位,此外其他部位如甲状腺癌(保诚不包括,友邦做了分期)、胰腺、淋巴、胆囊等等很多是不包括的。

  “内地保险好一点,轻症额外赠送20%的保额。例如,某个人的大病保额为50万元,轻症保额即为50万x20%=10万。如果这个人一开始得了轻症列表上的病,可以先拿到10万的赔偿。如果以后恶化达到大病的程度,还可以再拿50万的赔偿。而香港如果轻症已经赔付过20%以后,最多只能再赔付80%的保额,法国安盛的还要另外付费。”这位经理表示。

  在两地重疾险产品的豁免方面,华夏新财富君也通过比较发现,内地性价比高的产品,可以做到投保人/被保险人轻症、重疾、身故三重豁免。比如某款保险产品妈妈(投保人)给刚出生的孩子(被保险人)买50万元的大病险,交费期为20年。只要孩子患有合同规定病种,无论轻症、大病,还是身故,哪怕第1年患病,以后19年的费用都不用再交;同样的情况,如果妈妈患有合同规定病种,无论轻症、大病,还是身故,哪怕第1年患病,孩子以后19年的费用都不用再交,所有保障继续有效。这就是投保人在无论什么情况下,被保险人都能得到应有的保障。香港的保险产品基本都只能在投保人身故或者全残的情况下,才能为小朋友豁免剩余保费。

  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香港,对于投保人区分吸烟和不吸烟非常严格尤其是男性,香港大病分红险虽然便宜,但是如果抽烟的话,会被加费15%左右;而内地产品目前还没有这一项区分,对吸烟人群无疑很有利。以33岁男性,吸烟,投保香港某大病险为例,保费3132美元(约2万人民币),缴费18年期,保终身的话,保额只有9.7万美元(约61.5万),带分红,但是如果同样的情况,内地好一点的产品却可以达到86.7万的保额(不带分红)。在香港,如果不如实告知吸烟状况,万一以后出险,香港保险公司可以要求做相关检测,如果查出隐瞒,有可能判定欺诈,直接拒赔。

  不过,内地保险市场人士也对华夏新财富君表示,对于高净值人群想要购买重疾保险和理财险,香港保险的优势依然存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长期存在,香港大多数保险都是以美元计算,内地许多人寿保险的免赔条款规定,酒驾,打架斗殴死亡不理赔,而香港只有两种情况不理赔,一年内自杀,被枪毙。如果考虑海外资产配置,比如海外置业,投资外汇,认购海外基金等,香港保险也是海外资产的一部分,可以考虑,其他的也就没有了。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