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最后一班地下铁 小城市探寻轨道交通新路径

作者:翟亚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22 22:09:39

摘要: 在“地铁”被叫停的同时,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又该如何破解?一方面众多中小城市面临着城市功能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中小城市也开始出现拥堵的问题,解决拥堵,打造新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着新模式的探索。

最后一班地下铁 小城市探寻轨道交通新路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在多个中小城市兴起的“地铁热”正随着包头地铁的停建而被按下了暂停键。金融风险、盈利能力、城市需求……一系列问题不仅拷问着包头,也对其他类似的三四线城市地铁建设亮起了警灯。无疑,未来国家在“大基建”上将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中国的基建投资更应遵循市场规律,而非不顾自身实力的盲目建设。

在“地铁”被叫停的同时,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又该如何破解?一方面众多中小城市面临着城市功能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中小城市也开始出现拥堵的问题,解决拥堵,打造新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着新模式的探索。

奢侈的地铁

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颁布了相关文件,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应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包头总人口2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7万人,并且人口在缓慢减少。但人口规模并不是包头地铁被叫停的关键原因,地铁高额的建设、维护及运营成本与地方财力的落差,才是问题所在。包头地铁建设所需资金达300多亿元,投资额较大,与包头市财政收入明显不匹配。有包头市民就当地地铁叫停在网上评论道:“什么城市规模就该什么配置,还是脚踏实地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就曾直言:“现在修建地铁的许多地区人流量都达不到国家的标准,有些是为了与周边城市攀比,并且修建的过程存在各种问题。”

记者了解到,建设地铁每公里成本高达7亿至8亿元,再加上后期运营所投入的高成本,已开通的城市地铁中鲜有盈利案例。从单条线路看,目前中国大陆除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地铁机场线、上海地铁1号线等个别线路盈利外,其他几乎均处于亏损状态。不可否认,成本高、工期长、盈利难度大的地铁无疑成为中小城市难以为继的奢侈品。

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修订相关文件,将提升对轨道交通项目审批的把控。近期,呼和浩特的3、4号线地铁项目被暂停。与此同时,根据咸阳市披露的重大项目动态显示,咸阳地铁新一轮规划也未获得发改委的批复。“过去,审批更注重技术是否可行,现在是技术和资金要双重考量。”有业内人士表示。

探索新思路

其实,比起耗时耗财的地铁,国内不少中小城市已经开始尝试更适合自身需求和自身财力的交通解决方案。比起修建地铁这条“动脉”,银川、西安、汕头等城市则是不约而同地将疏通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作为突破口。

8月31日,一条穿过银川花博园的云轨线路正式建成通车。银川花博园线全长5.67公里,设有8个车站;全线装备有7辆列车,每列车3节车厢,发车间隔5分钟。官方数据显示,银川云轨自9月1日开始运营,截至10月31日(花博园闭园)已安全运营61天,载客逾百万人次,列车累计运行2.4万公里,云轨列车正点率99.75%,取得了“零安全故障,零乘客投诉”的运营表现。

这条线路是比亚迪历时5年、投资50亿,经过1000多名工程师建设的跨座式单轨——云轨。作为中小运力的跨座式单轨系统,比亚迪云轨的造价为地铁的1/5、建设周期为地铁的1/3、地形适应能力强;通过灵活编组,可满足单向1万至3万人/小时的运能需要;最高时速可达80km/h,可广泛用于中小城市的骨干线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线、商务区、游览区等线路。当然,云轨还有一个非常强的“比亚迪特色”,即车上搭载着比亚迪出品的电池系统,能够在外部供电系统停止之后,继续供电直到列车到达下一站。

比亚迪方面表示,在向多个地方政府推介过程中,云轨的模式获得普遍认同。银川市代市长杨玉经表示,“比亚迪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者,有着成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市场推广经验。银川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贯彻‘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必须要在更深更高层次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据悉,银川与比亚迪的合作还在进一步深入,未来云轨生产基地、纯电动客车生产基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基地将在银川陆续落地。

由于造价便宜,地方政府财政没有压力,而且结合“轨道+物业”模式,也将带动非常大的社会效益。比如比亚迪最早的一个订单,汕头云轨第一条线总长20公里,造价40亿元,从汕头大学到汕头火车站,带动了约200亿元的地价升值,如果考虑到以后把周边的物业建设起来之后,增值可能达到800亿元。从整个项目看,汕头市跟比亚迪签的云轨项目总长250公里,差不多400亿元,而像汕头这样的城市在中国有273个,粗略计算这将是一个大约10万亿的蛋糕。

紧随“一带一路”

市场前景如此巨大,云轨却鲜有同业竞争,不得不说,比亚迪切准了城市轨道这条脉。于2004年开通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是中国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不过技术是从日本日立引进,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再研发”的道路,而比亚迪云轨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不过,机遇面前挑战也接踵而来。今年11月份以来,大型央企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先后宣布,将在南京、长沙投资研发制造跨座式单轨。

“轨道交通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中国还没有民营企业涉足轨道交通的先例,比亚迪要敢想敢拼,敢为天下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正因如此,比亚迪云轨誓将“中国智造”的品牌在国内外同时打响。

据悉,比亚迪云轨自去年10月发布以来,全球100多个城市的政府领导进行了调研,目前比亚迪已与深圳、汕头、桂林、广安、蚌埠、西安、银川等十几个城市达成战略合作,预计2018年建设云轨的城市将增至20个。

与此同时,比亚迪云轨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去年全球市长气候峰会上,云轨赢得全球各大城市市长的高度认同和热烈响应,众多城市把云轨纳入到其未来发展的蓝图之中。今年8月22日,比亚迪与菲律宾伊洛伊洛市签署协议,计划于2019年建成20多公里的云轨;10月23日,比亚迪与埃及最大的海港城市——亚历山大市签署协议,成为比亚迪在海外签订云轨合作协议的第二个海外城市,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枢纽,该云轨线路也将成为整个非洲大陆上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12月9日,摩洛哥政府与比亚迪签署国家级别的绿色交通战略合作,云轨将作为该国各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首要解决方案。云轨在海内外城市的遍地开花,标志着云轨作为“中国智造”的名片,已经正式走出国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1月15日,德国莱茵TüV集团为云轨颁发了ISO3834及证书EN15085,这一证书的颁发意味着比亚迪云轨已经达到了欧盟国家所要求的极度严苛的安全性能标准。“云轨的综合优势较突出,在与多家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供应商的PK中更胜一筹,其中不乏大型跨国巨头。”比亚迪相关人士透露。

各地地铁项目纷纷被叫停,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两大城市发展中的痛点依然待解。云轨适时切入,或许为暂停的地铁蹚出了一条新路。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