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易纲:2018年正式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作者:石省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11 20:27:33

摘要:2017年12月10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央行副行长易纲在论坛上发表关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主题演讲。

易纲:2018年正式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省昌 北京报道

2017年12月10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央行副行长易纲在论坛上发表关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主题演讲。

他在演讲中指出,从2015年的12月1日,到2017年的12月31日,在这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国在探索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和相应的体制机制,比如说四个自贸实验区一直在探索。到2018年之后,将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

近些年,实际上中国的行政审批项目大大减少。易纲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取消的项目有600多项,占比40%,而且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已经彻底结束了。整个工商登记、企业进入的行政审批大大简化,也把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实缴制也改为认缴制,多证合一,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税费。

易纲认为,如果把事前审批大幅度的简化,就必须要增加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其实事前审批是一个进入的障碍,很多政府机关在过去把精力集中在事前审批上。现在要改变这种理念和管理方式,要把事前的审批更加简化。但是在企业进入以后,要更加注重数据的监测分析和后边发生的新情况,对企业持续的监管,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事中和事后监管。

易纲强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国务院来宣布负面清单,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列明在中国境内禁止和限制的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各级政府都要按照国务院这个清单做好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安排。这样的一个负面清单把禁止类的项目说清楚了,把限制类的项目说清楚了,在这个禁止类和限制类之外的这些领域和业务,中外资企业都可以自由进入。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标志着中国市场准入管理从正面清单为主,转向为负面清单为主的全面的转型。这个转变是一个全面的转变,打破了各种形式的不合理的限制和隐性的壁垒,是把整个市场的剩余决定权,都交给了市场主体,赋予了市场主体可以依法自由进入的权利。这样体现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他认为,过去市场是分割的,现在由国务院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这样就是全覆盖的清单,有利于形成中国统一的市场。过去是区别对待,现在新的负面清单制度要变为平等对待,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无论规模大小,权利、规则平等,享受同等的市场准入的条件。另外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从重视事前的审批,转变为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使得市场既充满活力又有规范和秩序,特别有利于非公企业的发展。

易纲指出,此外,由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变,可以明确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边界,有利于政府更加集中在战略研究、规划、标准的制定。政府的责任是要维持好市场的秩序,要提供好公共服务。负面清单制度实际上是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建设。

易纲表示,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公开透明、公平有序的市场准入的目标,现在还存在着一些差距。这个差距主要在透明度比较低,管理的主体还仍然过多,有时候企业他要经过好几个部门的批准,管理的主体还是偏多。准入的门槛还偏高,程序还比较复杂,管理的体系也比较复杂。有时候企业感觉到找不着北,有的时候界线还是不太清楚。

对此,易纲指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一些重点工作,要坚持法定的原则。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必须要服从国务院制定的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的修订、扩张和权利,必须要法定,要通过法律程序。同时,要逐步地简化负面清单,对很多创新的领域要实行包容式的管理,要允许创新,这样可以更加鼓励中国的创新。同时要不断完善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要规范制定的程序,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差异,提出调整的建议,但是不得擅自调整,要统一到国务院制定的负面清单上来。同时要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配套制度。这个在审批体制方面,在监管体制方面,同时在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方面,都要有配套的措施。

编辑:严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