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克鲁格曼:阴魂不散的里根主义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28 19:08:10

摘要:克鲁格曼:阴魂不散的里根主义

 

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针对医疗保险“公立选项”的争论在许多方面总是叫人失望。但也许最令改革派沮丧的是,反对这种更好的医保选择的势力已经得到国会乃至更多公众的支持,而反对者所做的只不过是翻来覆去地强调公立选项将会是一种可怕的政府项目。
看来,华盛顿依然笼罩在“里根主义”的阴影之下。这种意识形态认为,政府的干预总是坏的,而让私营部门自行其是总是好的。
    就当我幼稚吧,但我真的希望里根主义在实践中失败,能让它灭亡。但结果证明,这是个僵尸学说——它本来应该已经死了,但却总是向我们走近。
    先谈一下,奉行里根主义的时代为什么应该结束?
    最重要的一点是,甚至在这次危机还没有发生之前,里根经济学说就未能兑现其承诺。还记得为高收入人群减税和释放“市场魔力”的放松管制政策吗?它们据称能为每个人带来远比现实更好的结果,但是,那样的结果并没有实现。
    准确地说,是富人从中受益匪浅:1980年至2007年间,最富有的那万分之一的美国人的实际收入增长了7倍,而中等家庭的实际收入仅增加了22%,增幅不及之前27年的三分之一。
    到了克林顿执政时期,多数普通民众的收入才出现增长。之后的乔治·W·布什则出众地成为首位里根式的总统,并同样拥有一个完全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他还突出地成为继赫伯特·胡佛之后首届让普通家庭的收入没有出现明显增长的总统。
    接下来,就发生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虽然对于过去两年的金融灾难有许多话可讲,但简单地归纳就是:深受里根主义影响的政客废除了半个世纪以来为了预防银行业出现危机,而加强了政府管制的罗斯福新政。他们相信金融市场可以自己照看好自己,其后果就是让整个金融体系脆弱到无力抵抗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危机,于是,危机降临了。
    “我们都知道,只顾考虑自己的利益在过去是道德败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7年说,“我们现在知道,它还是经济败坏。”就在去年,我们再一次领教了这个教训。
    可我们接受教训了吗?目前的政局令人震惊的地方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生改变。
    我说过,关于公立选项的争论无聊得令人沮丧。它的反对者,不仅仅是共和党人,还有参议员肯特·康拉德和本·尼尔森这样的民主党人,均无法给出合乎逻辑的观点。尼尔森先生曾警告称,公立选项一旦建立,美国人就会选择它而不是私营保险。他把这看做理所当然的坏事,却不想想如果这个政府计划提供的医保真的好于私营保险公司会怎么样。
    其它领域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加强金融管制的努力看来已后继无力,因为反对改革的人宣称,政府管制越多就会导致金融创新越少——而就在几个月前,我们的金融体系正是被这些奇妙的创新推向崩溃的边缘,在政府注入大量纳税人的资金后,崩溃才得以避免。
    那么,为什么这些僵尸般的观念不会灭亡?
    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的背后有许多资金在撑腰。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说:“当一个人的薪水(或者,我再加一条——他得到的政治献金)建立在他不懂某件事之上时,就很难让他明白这件事。”况且,来自保险业的大量金钱已经涌向尼尔森先生和参议员麦克斯·鲍克斯等反对改革的民主党人,他们组成的“六人帮”一直是医保改革无法进入立法程序的关键障碍。
    但奥巴马总统也有一定的责任。众所周知,他在民主党党内初选时曾盛赞里根,而且,他没有利用自己强大的号召力去回击贬低政府作用的原教旨主义。这有些讽刺意味。因为里根的政策之所以能有效施行(不管结果好也罢,坏也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不仅试图改变了美国的思维,也改变了美国的税制。
    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如今很难不让人感到我们已错失一个关键的机会:没有在可能的转折点转弯。
兰晓萌编译自《纽约时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