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新时代的改革要有新方向 做大蛋糕同时要分好蛋糕

作者:刘诗萌 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03 21:58:17

摘要:11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13层的一间会议室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座位占据了原本的通道,整间屋子被围得水泄不通。如此备受关注的,是为期两天的人民大学“十九大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

新时代的改革要有新方向 做大蛋糕同时要分好蛋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张智 北京报道

11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13层的一间会议室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座位占据了原本的通道,整间屋子被围得水泄不通。如此备受关注的,是为期两天的人民大学“十九大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

十九大会议结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的新提法、新理念和新思路,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热议。中国人民大学率先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也在第一时间召开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副校长刘元春主持,二十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国际关系、行政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其中,在新时代里,面对新的主要矛盾,改革要如何进行,是许多人都关注的话题。

何为新时代?

长江学者、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指出,之所以说中国走进了“新时代”,由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制度三个社会条件构成。

经济方面的条件,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新中国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站起来”是毛泽东时期,“富起来”是邓小平主持的改革开放时期,“强起来”是从十八大开始。这其中贯穿的是国家建设逻辑,第一步就是国家权力的确立,第二步是经济权利,以各种保障为中心的社会权利,比如养老、医疗,政治参与的权利。杨光斌认为:“只有老百姓同时拥有了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的时候,这个国家才真正堪称强大。”

政治制度方面,则指人民民主集中制。二战以后,新兴的150个国家经过第三次和第四次文化浪潮,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为实现了自由主义民主而走向发达。只有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集中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思想文化方面,指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坚持人民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这可以称之为是一个文化条件,或者是理论条件,理论自信、思想自信。

经济、政治、文化都变了,世界环境也变了,所以称之为“新时代”。杨光斌认为,在新时代中,中国人应有更多的制度自信。

新时代,新矛盾

而当我们进入新时代,首先面对的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十九大报告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等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青年长江学者、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指出,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的角度来看,我国都已经不再处于社会生产全面落后的时代。

从供给侧来讲,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1978年到2015年,中国平均增长率是9.74%,如果按5%的增长率一直增长到2050年来计算,中国将实现人类历史时期的最大成就。如果说工业革命是第一大奇迹,那这便是第二大奇迹,增长速度同时超过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和新兴经济体印度。

从需求侧来说,中国老百姓从追求数量转为追求质量。1985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是52%,到2013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了三分之一,大概是35%,也就是说,老百姓用三分之一的钱就可以满足吃饭的需求。

与此同时,医疗保健的支出从2.5%上升到12.7%,说明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已经满足,但是更高层的需求,像健康、安全、环保等等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这反映了新的矛盾中“不充分”的一点。

另一个能够揭示这一点的是民众关注点的变化,人民网统计了2002-2017年全国两会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反腐倡廉在某些年份排在了第一位,说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早就不是吃饭、穿衣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环境污染、社会保障、贫富差距等公共事务。

做大蛋糕,同时分好蛋糕

“过去40年财富创造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完全基于改革开放,所以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还得靠改革。”在第一天的会议中,长江学者、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一级教授杨瑞龙指出,在新时代中,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发展都要围绕基本矛盾的转变来全面展开。

他强调,未来的改革将在选择改革方式和任务的时候,尽可能关注分配利益不均衡,“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每个公民都分享改革的成果;除了关注市场化进程外,更要关注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发展当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而能够做到十九大报告中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面对经济新常态,需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实现经济发展转换,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让未来增长更趋于稳定,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全面深化改革将从更多关注增长到在实现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更关注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改革要体现新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生态保护,不再单一使用人均GDP来衡量社会发展水平;重视协调战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转变为更重视均衡的改革战略等等。

另外,聂辉华同时指出,在当前主要矛盾的背景下,中国要建立一流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变和挑战。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曾指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两点,“要么你成本比别人低,要么让你的产品实现差异化,但是这两点不可能同时实现。”如果要满足美好生活的需求,要提高品质,满足高质量的增长,那降成本的优势就不存在了,而这个恰恰不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优势。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