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十九大代表、步步高集团总裁陈志强:总书记去过的十八洞村有山泉水厂了!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21 00:10:36

摘要:10月19日,十九大会议的第二天,湖南代表团的会场中,摆上了几瓶包装富有苗寨风情,又兼传统文化元素的瓶装水,无一例外,上面都写着“十八洞”三个大字。

十九大代表、步步高集团总裁陈志强:总书记去过的十八洞村有山泉水厂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10月19日,十九大会议的第二天,湖南代表团的会场中,摆上了几瓶包装富有苗寨风情,又兼传统文化元素的瓶装水,无一例外,上面都写着“十八洞”三个大字。

把这些产自10月8日建成投产的十八洞村山泉水厂的水带进会场的,是这个项目的投资、开发公司,十九大代表,步步高集团总裁陈志强。“企业要做强做大,要有情怀,要有责任,要有担当。”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他阐述了步步高集团参与产业扶贫的初衷。

这一瓶瓶水来之不易。“我们将用6个月的时间在十八洞村建一个山泉水厂,力争将十八洞村的山泉水摆进十九大的会场,用十八洞的山泉向十九大献礼!”4月底,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在实地勘察了当地的水源后,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而后,15天出方案图,12天完成地勘,1个月内出施工图,行军打仗一样的节奏就是“步步高速度”。

现在,他们做到了。山泉水厂的建成,不仅是步步高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果,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在这里实现的最具指导意义和参照价值的标杆工程之一。

   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在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思考和探索的阶段时,步步高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样本。

深耕161天,献礼十九大

十八洞村是苗族聚集地,位于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素有“南大门”之称的双龙镇,这里民风淳朴,苗族原生态文化气氛浓厚,村里有十八个溶洞,洞洞相连,十八洞村因此得名。长久以来,“贫困”一词与这个偏远的苗寨绑在了一起:到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是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18.75%。全村225户900余人,有贫困户136户542人,人均耕地仅0.83亩。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指示,要求十八洞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模式,同时也开启了全国精准扶贫的序幕。

很快,十八洞村在县委指导和帮助下组建成立了苗汉子果业公司,专门种植猕猴桃,村民占49%的股份,现在已经成为该村最主要的产业之一。

同时,来自社会的关注也从未断过。不少企业来到了这个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策源地勘察、调研,仔细发掘这里可供开发的资源。其中,1995年创立于湖南湘潭的民营零售企业步步高就是一例。

2016年,步步高集团就启动了产业扶贫“点石计划”,到目前为止对接了49个扶贫点,与城步、绥宁等四个贫困县签订扶贫战略合作合同,将这些地方的农产品带进步步高超市,合同订单金额达到6.2亿元。

   2017年4月底,王填和另外几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十八洞,考察了这里的环境。在腊肉厂、米酒厂等设想一个个被推翻后,最终敲定了水厂这一方向,并且承诺给村民15%的股份,并解决村里的劳动力就业问题,真正用产业的方式使当地居民脱贫而不返贫。

   从4月27日探源,到10月8日正式投产,这161天里完成水厂的探源、立项、规划、采购、建厂等过程实为不易,即使是在条件好的地区,普遍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况且,湘西地势陡峭,天气多雨,泥石流多发,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很高。

   陈志强代表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水厂建设的过程中,他先后6次来到十八洞,勘测环境,了解进程,和工人及当地村民同吃同住。水厂落成那天他很激动,“通过我们的努力,山里面的宝贝终于推向市场了,”他说,“但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笑脸,给了我幸福指数。”水厂开始运转后,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都回到了家乡,“在我自己的家乡就有现代化的工厂,下了班就可以回家,既创收了,又照顾了家庭。”当时有村民对陈志强说。感悟产业扶贫之道

   回顾步步高产业扶贫的历程,陈志强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

   “湖南45个村,很多农民很有积极性,想种东西,也想把东西卖出去,但是他们找不到路径。这个时候我们要利用企业本身的资源,搭建这个平台,帮助他们培养信心。” 陈志强表示,最重要的是让农民批量生产,然后规模化,才能逐渐形成一个产业。“为什么一镇一贫,一县一贫?就是因为没有规模化,有规模化才有整体效应。首先要批量生产,可能这个农民20亩地,那个农民20亩地,批量过程中慢慢规模化,然后形成产业化。”

   他将整个路径分为三步,第一年要做公益,让他们有信心,农民有信心之后积极性就提高了;第二步是规模化,通过农业合作社统一管理;最后就形成产业化,更好地发掘了内层活力,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

   而针对十八洞村,陈志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因地制宜,兼顾本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强行拉郎配。“农民是通过土地来获取幸福指数的,所以我们做农村工作,要以此为本,这才能做到习总书记说的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让农民脱贫不返贫。”同时,他表示股权的方式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共享成果让农民有期盼了,这样农民种出来的产品才有感情,这样的产品吃起来才放心,食品安全才有保证。

   而对于参与产业扶贫的民营企业来讲,更重要的则是责任心与情怀。今年国庆和中秋期间,陈志强日夜守在十八洞。中秋节那天,他乘坐皮卡车从梨子寨去水厂,车子刚一发动就迅速停了下来,原来皮卡车右前轮已经完全没气,可能是上来时被石子磨坏了。

   这样艰苦的条件,他也不以为意:我们在建设十八洞村的过程中,有一种信仰的力量,一定要以产业为支撑,让村民变成工人,变成主人,变成富人。内心有信仰的话,只要是你愿意做的事情,也热爱的事情,就一点不辛苦。“这就是我们理解和坚持的企业家精神,一种责任感,一种最朴素的情感和情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