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引导新时代中国外交

作者:赵明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18 13:40:56

摘要: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华夏时报特约撰稿 赵明昊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有关外交的部分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这一阐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高度概况,也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走向提供了总体方略和框架。习近平提出,未来五年中国将经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他还强调,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将包括两个15年的重要阶段。由此,在十九大开启“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正逐步向一种“强国型外交”转变。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筹谋和施展外交,在国际事务上更加强调主动进取,不仅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还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中国与世界关系也进入新一轮转型期,逐步从“改变自己、影响世界”向“改变自己、引领世界”的方向转变,中国自身已经成为塑造未来国际格局走向的“核心变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引导中国外交转型的灵魂和主线。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该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015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首次系统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面对近年来世界“反全球化”等消极思潮,着眼于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行动,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选择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围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主题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方案”。他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是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是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是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总的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和生态建设这五个层面。

应当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三大“辩证统一”。一是“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当今世界客观现实的充分反映,对国际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也蕴含着对人类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永续发展的价值追求。二是“破旧立新”与“增量改革”的辩证统一。中国既主张推动改革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机制和规则,又倡导互谅互让,不搞正面冲撞、你输我赢,多做增量改革、做大蛋糕。三是“求同存异”与“聚同化异”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尊重多样性、差异性,“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又倡导共通性、整体性,“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为什么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中国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了“世界应该向何处去”的问题。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双刃剑”效应更加明显,以“西方化”为指向的全球化遭遇挫折,“去全球化”思潮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不回避上述现实,而是直面全球经济、政治、安全的失衡状态,直面发展低迷、地缘竞争、社会动荡、文明摩擦等“失序”因素,坚持认为“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号召和推动世界各国用更大的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更有力的改革弥合改革中的分歧,用更大的合作应对合作中的矛盾。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与世界关系良性发展的政治引领。过去一百多年里,从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到重新融入国际体系、问鼎世界强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因时而变、借势而起,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从世界的边缘日益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对这种形势,需要提出一整套方案,帮助外界认识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应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中的新问题,促进中国与世界关系在更高层面实现跃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抽象的、缥缈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者,更是负责任、有行动、敢作为的实践者。过去五年来,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主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结伴不要结盟,大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扩大中国的“朋友圈”;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新模式,倡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革新;中国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建设性、桥梁性作用,在应对国际热点问题上发挥劝和促谈作用;中国加大支持联合国等多边主义机制,在全球气候治理、国际发展援助、联合国维和、全球公共卫生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需要维护和平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战略选择。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也将是极为艰巨、充满挑战的。在一个封闭、冲突、动荡的世界中,中国自身的发展无从谈起,民族复兴更是难以实现。为中国谋、为天下计,中华民族需要本着“成己成人”的文化理念,更深切地关注人类整体命运和世界前途,更主动地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更自觉地以自身的积极变革带动世界的积极变革。(作者为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商灏 编辑严葭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