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美国课本里的中国人形象

作者:吴慢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9-15 17:27:41

摘要:美国地理书把船民的船叫做“junk”,字面意义是垃圾的意思,似乎船民生活在垃圾船上,但事实上,它并不是用来运送垃圾的,而是运送客人、物品,或是打渔。


■吴慢山


日前淘到美国旧版地理教材,应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使用,这本教材第一版是1880年,此版为1896年,也就是说,这本教材已印了17版,使用17年了。

1896年是大清光绪22年,这一年李鸿章以大清帝国全权特使的身份第一次访问美国,《晚清五十年》一书介绍说,李鸿章这次出使美国,几乎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效应,“受到史无前例的礼遇”、“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都想亲眼目睹这位大清帝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人口比全欧洲君主统治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我们看到这本美国地理书介绍说,“因为人口众多,一部分人不得不生活在船上。”

这句话显然是一种误解,中国南方许多河流湖泊、水乡与城市附近的水系中,确实存在大量的船民,但并不是人口众多造成的,而是一种生活、生存方式,一些人家以打渔为生或以船运为生,如果把家安在城里或乡村,来回奔波成本很大,他们在船上生活久了,就习惯于船上生活。当然,许多以船为家的人,因为贫困,无法在陆地上置房产或建房,就只能一代代人都靠船生活。

美国地理书把船民的船叫做“junk”,字面意义是垃圾的意思,似乎船民生活在垃圾船上,但事实上,它并不是用来运送垃圾的,而是运送客人、物品,或是打渔。在福建,一些船民住的船叫五篷船,而在浙江等地,我们更多看到的客船叫乌篷船。鲁迅等作家作品中,有许多描写,无论是客船还是戏船,情景多富有诗情画意,而在美国当年的地理书上,给人的感受则像印度的贫民窟(当然,清末,许多船民非常贫困,也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地理教学书上,还是能捕捉到关于中国的一些有趣内容,也许是为了吸引小学生们的兴趣吧,相关内容的插图,是中国船民利用一种被驯化的打渔鸟(鸬鹚)捕鱼,船民为了不让鸬鹚将鱼吃掉,就在鸟脖子上套了一个圈,这样捕鱼鸟就会将捕到的鱼叼到船民手中。

对中国人的形象描述,教学书上也并不健康正面,我见过同时代的一些美国华人家庭老照片,男人端庄女性典雅,但当时有一个大背景对华人非常不利,就是始于1882年的排华法案,这个法案基本禁止华人进入美国,许多华人因这个法案而受到迫害或排斥。直到二战期间(1943年),这个法案才被终结。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许多媒体上,华人形象也非常不好,秃着前额、拖一条长辫子,显得愚昧而猥琐。

好在,歧视华人的一页已成为历史,2011年10月6日及2012年6月18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一项道歉案,两院议员一致就《排华法案》向全体在美华人致歉。

(作者为文化学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