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水、气涨价 推倒通胀多米诺骨牌

作者:晏耀斌 宋丽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14 20:52:33

摘要:水、气涨价 推倒通胀多米诺骨牌

水、气涨价 推倒通胀多米诺骨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晏耀斌 实习记者 宋丽 北京报道

   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反价格垄断规定征求意见稿》。此前,关系到百姓生活的猪肉和水、电、油、气等生活资源品“涨”声不断。
    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生猪8月5日的平均出场价格为每50公斤(下同)573.79元,比前一周上涨2.20%,猪粮比价连续6周超过盈亏平衡点。此外,近期各地政府纷纷上调水价,国家发改委日前也明确表示,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不仅如此,发改委还表示要继续深化电价改革,坚决执行业已出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等。
    记者截稿时还获悉,北京市发改委已经通知各液化气公司,从8月14日起,北京液化气价格每罐上涨5元钱。
    包括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在内的众多专家和官员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均表示:价格改革的时机来了。不过,改革往往演变成了涨价。“什么样的价格才算合理呢?”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普通群众显得难以接受,“收入没有增加,负担却在加重。”
    在缓解财政压力的背景下,要保障消费者利益以及避免被视为“照顾”垄断企业,让价格改革尤其是资源品改革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之中。
    7月底中国价格论坛的召开,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国家发改委就价格问题征求意见的一次问计会议。据参会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透露,与会各方均认为必须进行资源品价改,矛盾在于如何在改革中平衡各方的利益。


价改时机来了?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孔泾源司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推进各项改革。而《通知》内容表明,价格改革是此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点。
    国家发改委此前在2007、2008年就提出过资源品机制改革,但当时物价水平较高,资源品价格改革随之搁置。当前我国GDP、工业增加值、投资等经济指标纷纷明显好转,而价格水平仍处历史低位,这种经济格局有利于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推进。
    王永治指出,长期以来,扭曲的资源品价格无法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也无法反映供求关系,不利于经济转型。
    “现在是资源品价格改革的好时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8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态度相当坚决。其理由是CPI处于低位运行,而今年的宏观经济势必走出前低后高的局面。实际情况也如此,CPI继续保持负增长,7月份为负1.8%。
    价改意味着涨价,会不会引发通胀?长城伟业期货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分析说,资源品价格上涨,会遵循一定的路径向下游产业传导,但是传导路径会有多远且最终会不会波及终端消费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或者市场力量对局部产业市场供需的矫正。矫正适当,则通胀不会发生或者虽然发生但仍会处于可忍受范围;否则,就可能引发连环上涨。


财政创收新解
    资源品价格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缓解财政压力。
    1-7月累计,我国全国财政收入40672.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9.66亿元,下降0.5%。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35464.99亿元,同比下降3.5%;非税收入5207.06亿元,同比增长26%,从中不难发现非税收入依然保持着极大的增幅。而在国内增值税等税种收入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国内消费税收入同比增长69.8%,而这要归结于成品油改革。
    整体税收的增长乏力继续纠缠着财政收支平衡,要实现全年财政收入增长8%的目标,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除了资源税改革列入今年计划外,普遍预期的物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以及环保税改革等四个税种因各方意见很难统一,基本上都还处在研究或者评估阶段。
    资源品价格改革就成了唯一的出路。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从政府部门新近表态来看,未来我国很有可能大范围上调水价。水价上涨将会直接增加自来水公司的收入并提高其盈利能力,同时污水处理费的上升会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利益分配成难题
    如何避免价格改革演变成价格调整,甚至是简单的价格上涨,这是决策层担忧的问题。
    “在经济企稳回暖尚不稳定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必然会加大上下游企业经营成本,必然会增加百姓生活成本。”王永治分析说。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也表示,水、电、油、气等资源品牵涉千家万户,这也是多年来困扰改革的一大因素。
    成品油价格改革即为佐证。自一年前国际原油价格创下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价后,一路跌至当前60美元/桶左右。而同期,中国从6月20日将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上调1000元后一直未动,导致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油价,发改委饱受价格机制不透明的指责。
    按照发改委的解释,今年3月25日调价后,原本在5月7日前后应有的一次降价被叫停,原因是担心某些用油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负担加重。但到6月1日不得不涨价时,这个涨幅并没有涨到位。随着国际油价继续攀升,调价又不得已在6月30日再次上涨,这就出现了一个月里连续两次涨价。人们在承受了半年的高于国际市场的油价之后,等来的不是油价下调而是上涨。
    改革因利益的再分配变得异常艰难。在资源品价格改革中,消费者成为价格上涨的承担者,而部分企业成了利益的获得者。恰恰掌管水、电、油、气等资源品的企业主要为占据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消费者要从这些企业手中分得利益,无异于“虎口夺食”。
    “反价格垄断机制是从法律的层面解决垄断的难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就《反价格垄断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指出,应预防和制止价格垄断行为,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过,王永治与董秀成建议,除了反价格垄断外,还应该建立完善配套机制,比如建立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机制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