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让幻想驰骋光年

作者:张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18 22:39:00

摘要:太空 让幻想驰骋光年

太空 让幻想驰骋光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 颖

    陈宇泓说:“在小学课本里,手是用来创造的,但如果你不幸活到大学毕业,就知道手多半是用来复制的。但我们不愿复制别人,我们也许不能靠手,但却能靠思维和想像去开掘新世界,和那秘存于宇宙中的神奇。”
    对一部分宇宙与科幻爱好者来说,这段话代表着一种精神证明。在“神七”飞天,宇宙热又重新回潮,一直执着探索宇宙奥秘的人只想说:“更新自己是人类的特性,在各类信仰渐缺的今天,至少我们还能信仰科学。”
一个物理学者的
天文学研究
    在天体观察的业余玩家中,陈宇泓算得上小有名气,他的一些天体观察的文章甚至专业到能登上科技类报刊版面。记者在陈宇泓家中看到,专业学习物理的他没有书柜,却钉了铺满整个墙面的架子,上面摆满天文学和物理学著作,有书,也有光盘。
    “我白天做学术研究,夜晚观察,在天文学上我学得很快,也越来越痴迷。在暗黑的镜筒中,平时星空中的‘眨眼睛’会变成安静的、明亮的小圆点,以一种只可意会的高贵冷静俯视着我。”陈宇泓说,最早对于宇宙的好奇是由“黑洞”引起的,“当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天体的体积大到1.5倍的太阳时,就会自动坍塌形成‘黑洞’,‘黑洞’的吸引力如此巨大,它的本体内究竟是什么。‘太古黑洞’与‘经典黑洞’是实际存在,还只是天文学上的一种推理。”
    真正开始学习和研究天文学后,陈宇泓才发现,“黑洞”只是天文学中很小的一个知识点,而天文学对于他,就如同宇宙般浩瀚,让他沉迷,“我做的这些研究也好,写文章也好,完全是出于心灵的呼唤,我总感觉自己能和宇宙间的某种物质相互应和”。
    目前,他研究最多的就是宇宙学红移:“上世纪20年代发现的宇宙膨胀,我认为是天文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天文学家斯莱弗首先发现恒星光谱图的红移现象。按照物理学中的多普勒效应,这意味着星体都在远离我们。后来哈勃经过对造父变星的研究,弄清了几十个星系的大致距离,得到了那个伟大定理——星系红移速度与距离成正比。这意味所有星体都在互相飞速逃离,距离越远,则相对退行速度越大。”
    对于一般人来说,研究只有十亿秒差距(约合33亿光年)之外的遥远星体才能观察到的宇宙学红移,并没有太大意义,而对于陈宇泓来说,却充满着探索与不断释放好奇心的快感。“每个人都觉得宇宙很神秘,但了解它的人不多,我很满足于那种比别人知道得多一点点的愉悦感。从物质上讲,它什么也带不来,可能反而会让我付出很多,但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却可能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那是一种思维燃烧的快乐。”
科幻小说家
驻华首代的另类身份
    这次“神七”飞天与翟志刚太空漫步的成功,让祁俊激动了好久。作为业余科幻小说作家,祁俊一直坚信笔下的太空探索会成为事实,而且会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成为事实,“神七”的成功对他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步,也让他越来越坚信自己所坚持的:“科学幻想其实不只是幻想,因为在未来,那些未来都不再只是未来,那些幻想也并不仅是幻想。”
    人们喜欢祁俊的小说,因为那些作品充满着光怪陆离的色彩,不囿于常情,又总能借助丰富的天文学知识让人感受到宇宙中的真实。“我总是从现实进入虚幻,但不是刻意去写现实背景,都是顺其自然。小时候我自己也画过魔法世界地图,指望将来派上用场,但后来我发现,真正感兴趣的和希望陈述、探寻的,还是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只要比现实生活神奇一点,危险一点就好。”
    祁俊是觉得,自己研究天文学和宇宙学,因此对未来的感觉一向与众不同,“大多数人对未来想象是源于自身,或源于一个国家、这个地球等,而整个宇宙的那种不确定性,却是激发我探索未来的工具”。
    很多祁俊的科幻小说迷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法国某电子通讯公司驻华首席代表,他不止写科幻小说,还喜欢拍摄各式天文学图片,因为那是他目前能寻找到的,探寻宇宙最直接的工具。
    “我曾在Lvalo(芬兰北部的小镇)冒着严寒和大雪等72个小时拍摄极光,也曾在零下22度的低温下和爱斯基摩人一起等流星雨。天空中那些变幻的奇观,让我感到已和它们融为一体,这种灵魂升入天堂的感觉。”祁俊说,他虽然是个生意人,但却从不执着于生意场上的得失,“这也是宇宙带给我的自由,当你真正明白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分子,你的心灵就会从烦琐的世事纠缠中得到释放,相信我。”
痴迷航天模型
只为摸到太空梦
    “小时候我参观航天博物馆,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飞机,当时就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坐上飞机师的座位,幻想自己将来能驾驶着一飞冲天。那时还不知探秘宇宙的概念呢。”张孝荣说,从那时迷恋太空,一迷就迷到了今天,他制作的航天模型,在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S1B)上曾取得过第四名的成绩。
    “我喜欢科幻小说,也喜欢观察星空,目前还是北京一所中学天文爱好者小组的兼职辅导老师,但对我来说,制作航天模型才是最真实的,因为那是种能够摸到的太空梦。”张孝荣说,制作航天模型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简单,因为航模是模仿各种航天器而设计制作的可发射升空的模型航天器,包括各种模型火箭、仿真模型火箭和火箭推进模型飞机,要想做出有水平的模型,必须对各式航天器的实物非常熟悉。
    “就拿国际航联规定的航天模型项目来说,包括高度模型火箭、载重模型火箭、伞降模型火箭、火箭推进模型滑翔机、仿真高度模型火箭、带降模型火箭、仿真模型火箭等,如果达到参加比赛的标准,必须在升高、滞空时间、外观仿真度和模拟发射仿真度上做到与真实航天器相差无几。有时为了使航天器组装得更完美,我会为了买一个零件跑到中国香港或国外的网站订购。把这些模型器发射成功,真会有种自己有天能坐上它们邀游太空的错觉,说起来我也30多岁了,可现在还会做这样的梦。”张孝荣说,伍绍祖说过的一句话一直于他心有戚戚焉:“欲上九天揽月,先玩模型火箭。”“虽然模型火箭只是靠发动机推动升空而不是利用空气动力产生升力,但仍会让人有‘飞天’的激动,我们无法成为置身宇宙之中的幸运儿,至少还可以做梦吧。”
    张孝荣说,他一向认为绝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太空梦,“国外的太空旅游项目越来越多,那么多富豪肯花几百万、上千万到太空中走一遭,不就是为了这个梦么?”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