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股市问央行,利率会失控吗?
来源: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7-06-13 11:26:08
近日媒体高度关注银行存款利率大幅上升的情况。据报道,目前已经有部分银行为了争夺更多的储蓄而大幅提高存款利率,最高已达基准利率的50%。而伴随商业银行存款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贷款利率必然上涨。我不明白的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李克强总理多次亲自主持会议要求各部门减费减税,而费半天劲,一年之中也就是为了给企业减负1万亿元而已。但从金融端看,贷款利率轻轻地上升1个百分点,中央政府这1万亿元企业减负的努力就被对冲了;更让我不解的是:金融成本上升的情况不仅没有停止的迹象,而且如此大张旗鼓,理直气壮。
用不着太多的理论解释,也永不着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不松不紧”的说辞,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如果央行任由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上涨,任由所有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上涨,而你却管这叫“不松不紧”?这显然是“打左转灯向右转”嘛,全世界好像没有那个央行敢于如此“误导市场”,更不可能如此严重地“羞辱市场智商”?
对于金融治理、改革的“目标”中央给的十分明确:金融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金融方向这样的努力?怎样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很简单,就是要让金融市场更多地生成资本,让实体经济能够以更加合理的成本获得资本。但是,我们却看到中国金融市场与中央要求背道而驰:货币套利规模再度爆炸式膨胀,而资本金融不断萎缩。
不是吗?在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高而银行存款利率被贷款利率约束的条件下,货币基金美美地玩着“一手放火,一手趁火打劫”的游戏——一个令中国金融市场恶性循环的游戏——用高收益、低风险的宣传吸出银行储蓄存款并诱发银行流动性紧张,银行流动性紧张拉高货币市场利率,货币基金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础和银行谈判,并把老百姓的银行储蓄变成高息的同业存款再存入银行。这不明明就是制度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吗?但这样的套利行为却被冠以“普惠金融”的名义。我真得不明白,这样的“普惠金融”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绑架老百姓破坏中国经济”?
我认为,这样的金融态势非常危险,而且仅仅把货币基金存入余额从100万元降低到25万元是完全不够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很小的基数乘以14亿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所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要管好金融,要让金融实实在在地、真正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那就必须想方设法压缩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消除货币金融与资本金融之间的恶性循环,让中国金融市场更多生成资本,而不是货币投机。
不错,商业银行开始上浮存款利率了,这算是“闯红线”吗?没办法,如果商业银行任由货币市场基金如此不计后果地吸出银行储蓄,而监管者又不给银行“十个瓶子九个盖”倒腾的空间,那等着商业银行只有倒闭。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则很容易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这是找死;但不提高利率而任由货币基金吸出存款,那叫等死。尤其对于那些失去同业存款的中小银行而言,危机也许就在眼前。怎么办?提高存款利率“找死”,也许还能扛一阵子,等待市况好转;但要是不提高存款利率,那“等死”就是立即就死,所以他们必然选择“闯红线”,拉高存款利率。
请问央行:如此恶性的存款竞争、流动性竞争会导致利率失控吗?
最近看到许多不对味儿的言论。比如,有人就站出来公开扬言“要允许商业银行破产”。这样的说法让人不寒而栗,一面是任由货币基金挤压银行存款,并制造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一面是压缩同业存款,中小银行流动性失去支撑。同时舆论大肆宣扬“要允许商业银行破产”,这是要干什么?这难道不是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吗?
毫无疑问,股市作为资本市场,它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场所”。现在,货币金融膨胀继续营造着“金融脱实向虚”的环境,储蓄都变成了货币投机,那还有余力转化为投资?这样的情景股市当然担心,恳请央行努力改变。
(主编 张学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