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中国证券市场主体是机构 但机构等同于散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6-04 12:31:57
华夏时报记者 石省昌 北京报道
6月3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规范发展”在北京隆重召开。6月4日,在主题四“《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7》发布”的圆桌论坛上,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指出,中国证券市场不是散户市场,市场交易量的主体部分是机构,但很多机构的交易行为具有明显的散户特征。
张志刚认为,中国的证券行业发展20多年,通道业务占了收入当中的大部分,因此常被误解为单纯地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行业。实际上,最近的四、五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比以前扩大。第二,市场产品供给量和产品序列类型比以前有很大的增加。第三,整个行业的资本实力在提高,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度在加强。
但中国的证券公司成为投资银行了吗?张志刚认为,投资银行在整个经营体系当中,有投资又有银行,这是连接点,投资主要是资本市场,银行是融资功能。
张志刚指出,券商要转为投资银行还是需要一些条件。第一,需要更清晰的法律环境。国内目前的《证券法》是一个很窄的概念,但是实际上经济生活当中,证券的范围确定,和证券当中的投行关系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去规范市场参与者各自的行为,如果没有这个规范的话,向投资银行转换实际上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第二,券商在融资功能方面以前是缺失的,这两年有所调整,可以发行公司债、次级债、短融券等,但是负债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因此要转向投资业务,实际上很难。第三,转向投资银行确实也需要资本市场能够有更多的开放度。
实际上,正是由于种种条件不足导致国内证券公司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说证券市场是一个散户市场,但是如果从我们的交易量来看,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市场交易量的主体部分是机构,并不是个人。但是为什么还说它是散户市场?应该说很多机构的交易行为具有明显的散户特征,为什么这样?一个市场确实还有很多工具是缺乏的。比如说没有太多的风险对冲工具,主要是经验性的持有投资,有人说短线是炒作,长线是投资。我刚才说了,负债端都是短的,不可能做长线投资。所以即使我们坚持投资的理念,但是你也做不成长线投资。”张志刚说。
要解决上述问题,张志刚认为,这需要监管部门和业界一同努力,推进相关的改革。比如说推出个股的同时,也要推出分类指数,加强分类指数和分类指数期货的推出,这便于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
张志刚指出,证券公司要向投资银行转换,在需求端其实有很大的市场,比如说经济结构改革,不管是债务重组还是资产重组,大量需要投资银行。但是现在的过桥贷款和相关的融资行为还受到很多约束。
“希望业界和监管部门能够达成共识,凡是属于有利于推动国家金融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的一些创新,还应该继续鼓励,因为创新是投行的基因,只有把创新的事情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可能才能够真正地向证券公司变成投资银行。”张志刚说出自己想法。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