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时代传统金融业如何数字化转型?华为推“平台+生态”战略助力商业模式创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24 15:08:4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当移动支付成为中国用户的一大消费习惯,金融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如何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成了新的课题。
在5月23日华为举行的第五届全球金融峰会上,来自华为、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亚洲银行家、巴克莱银行、Intel、Infosys等众多行业专家一起就数字化金融转型进行了探讨。
华为企业服务金融系统部总裁刘利民以一个大家都深有感触的例子作为开场白,他说到,上大学时妈妈担心钱在火车上被偷走,所以缝了三百块钱在他裤子里面,但现在人们出门旅游已经可以不用带现金了。
“一个不怎么使用现金的社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安全感。我相信中国银行业至少在这一点上的成功和进步,会像‘四大发明’一样走出去,造福全世界的人民。”刘利民指出。
在刘利民看来,当前的金融行业有许多挑战,他以8020准则为例称:此前是20%的业务产出80%的利润。但现在有了转变,因为新的监管规则的约束,金融行业最受影响的就是银行,资产和利润如何平衡变成更挑战的问题。
“而且在中国有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入到市场中来,因为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有新的技术,可以说正在和传统银行一起分享市场蛋糕。”刘利民表示。
除此之外,他补充道,过去几年银行一直在可持续利润增长方面面临几大挑战,所以必须从自己开始做出改变,通过改变,来重塑增长的动力。
其实,目前数字化转型已在各行业推广开。
华为人士介绍称,在助力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华为的策略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SDN等ICT技术与平台,为金融机构打造架构灵活、分析精准、协作高效、渠道创新、管控安全的IT支撑能力;助力客户实现交付立体化、产品服务场景化、客户管理智能化。
在金融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稳定运营生产,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不得不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核心系统较为老旧,另一方面诸多新技术需要适配与应用。
其实,为了帮助金融行业应对挑战、实现数字化转型,华为提供的策略是构建金融行业的“平台+生态”。
在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讨上,刘利民多次提及“连接”这个关键词。“迟早资产负债表上面的财务数字会实时的和物理资产连接在一起,现在是缺乏这个连接的,但未来他们会连接在一起。”刘利民指出,更重要的是,部分银行正在努力尝试,希望能向客户提出一些新的业务,然后把那些没有购买或者说没有充分使用理财产品的客户和他们的理财产品连载在一起,这种连接会给客户和银行带来新的价值。
在刘利民看来,银行和企业客户的买家、卖家,供应商之间的连接,可以大大降低银行的风险,企业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给所有的相关方带来更多的价值,不管是供应商还是买家。
那么,如何能建立这样一种新的连接系统?刘利民说,从华为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平台,与传统的平台不同的数字核心平台来连接万物。
“从IT的角度定义平台的话,包括应用层应用平台,加上ICT平台或者是基础设施平台,更重要的一点,如果把银行整体当成一个平台,如果是这样看的话,这个平台应该连接银行内部以及外部的企业。”刘利民表示。
不过,平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刘利民介绍了华为的“平台+生态”战略,他指出,如果没有生态系统,如果在生态系统当中没有足够多的伙伴,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的,这就是平台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没有生态系统,华为也不可能完成商业创新。
据了解,在此次峰会期间,中国农业银行与华为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将支撑农行多数据中心、多业务中心、国际化、综合化的架构优化;文思海辉与华为联合发布了面向移动金融的分布式数字银行核心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移动银行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多样需求。
华为在全球金融行业市场增长迅速,现已服务全球300多家金融机构,包括全球TOP10银行中的6家。近几年,华为分别与工行、建行、农行、招行、华夏、太保等金融机构深入开展联合创新,更好地理解金融机构业务和科技建设需求,联合核心生态伙伴,为金融机构提供适配的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