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成减税主力,近5年为企业减负过万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美国的减税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国内的减税降费也在逐渐加速。
5月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自2017年7月1日起,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增值税税率从原有的四档减至17%、11%和6%三档,取消13%的增值税税率。这是营改增一周年之际发布的新政策。
“针对纳税人需求进行持续优化,是2017年继续深化营改增的重要着力点。”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林枫表示。
不仅是营改增,事实上,以降低企业成本为核心的减税降费,正在密集地铺开。
营改增周年新举措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在今年5月迎来了首个周年。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在最后四个行业——房地产、建筑、金融和生活服务业全面推开。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减税措施。
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30日,营改增一年实现减税约6800亿元左右。此外,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营改增减税总规模累计已超过1.2万亿元,四大行业及进一步细分的26个小行业税负全面下降。
“营改增实施以来,98%左右的试点纳税人实现了税负下降或持平,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减税红利,总体减税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日前在OECD第四届增值税全球论坛上表示。
“营改增意义重大,不仅是结构性减税措施,更是优化税制的巨大改革。它打通了连接二三产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了企业分工细化和技术进步,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对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全面推开营改增不但消除了试点企业重复征税,减轻了试点企业税收负担;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试点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的重复征税,减轻了产业链税收负担。
不过,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流转税主管合伙人胡根荣发现,仍有小部分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税负上升。“之所以出现税负不减反增的情况,是因为目前增值税抵扣链条仍存在没有打通的地方。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顺应税制变化和政策导向,加强管理、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地拿到国家给予的税收红利。同时,政府的改革方向是更好地落实与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同时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营改增后,增值税立法工作也将适时启动。”胡根荣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目前增值税立法程序已经启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也在“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不过,立法程序启动,到法律正式出台,中间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漫长的过程,增值税法年内不会出台。
此前,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财政部将适时启动增值税立法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继续完善增值税制度。按照税收中性原则和简化税制的要求,对税率做进一步简并。具体如何简并、税率水平如何设置等需要根据增值税改革、经济形势、宏观调控需要等统筹研究。
减税降费加速
不仅是营改增政策不断推进,减税降费的综合举措也在不断推出。
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连发三项通知文件落实减税政策,减费降税加速前行。
5月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连出三个文件,从研发、创业和减并增值税税率多个角度降低税负。同时,国家税务总局还汇总发布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其中,面向孵化器的优惠政策拓展至众创空间,带动全国众创空间企业同比增长47.3%;免征增值税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惠及小微企业3360万户,减税1146亿元,同比增长12.8%。
事实上,减税降费已步入密集落地期。
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减税措施,在一季度已出台降费2000亿元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六方面减税举措,预计全年将再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税负3800多亿元。
除了减税,进一步清理和降低涉企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
今年3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自4月1日起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规范和降低涉企收费,还包括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削减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等。
“收费清理改革,是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加到一起,今年降费力度将达到2000亿元。”财政部税政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减税降费的关键,是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除了继续推进改革,还要抓好已有措施的落地。”樊勇表示,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尽快适应税制改革后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利好。同时,各项政策也应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减税降费重点放在科技创新企业、实体企业、小微企业等上面,让减税降费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不过,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看来,经济下行和深度调整,不少企业利润下滑、经营困难,企业负担“痛”感的边际效应放大,将会冲淡减税效果。减税费固然必要,但不能忽视企业人工、环境、土地、融资等其他成本的上升。政府需全力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为企业减负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企业也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多方发力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2014年、2015年两年的减税降费,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都超过了1000亿元;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今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减税降费支持降成本。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务院实施减税降费的政策措施正在路上,其蕴含的各种积极效应正在发酵,市场主体的活力将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实体经济降成本增后劲将会持续地显现出来。
责任编辑:王晓慧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