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推进“互联网+”扶贫 光大银行探索金融扶贫可持续

作者:张夏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4-20 22:14:59

摘要:光大银行副行长李杰介绍,所谓产品扶贫,是将产品与扶贫结合,使扶贫工作可持续性更强。“银行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怎么实现可持续性?”李杰认为,“双赢甚至多赢才可以持续”。目前来看,银行在扶贫过程中的获益也是多方面的。

推进“互联网+”扶贫 光大银行探索金融扶贫可持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推动金融扶贫,光大银行形成了产品扶贫的特色模式。

在4月20日召开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光大银行副行长李杰介绍,所谓产品扶贫,是将产品与扶贫结合,使扶贫工作可持续性更强。

李杰表示,光大银行的产品扶贫有三种模式,分别为嵌套式、开发式、带动式。其中,嵌套式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实现扶贫与业务发展的结合。例如,自2012年起,光大银行推出“您消费一次我捐一分爱心”活动,信用卡持卡人每在POS机刷卡消费一笔,将为“母亲水窖”公益项目捐献一分钱,捐款费用由光大银行承担。

而开发式扶贫,是指在产品设计之初考虑到扶贫的因素。比如光大银行的“购精彩”商城,设置了扶贫专区,定点销售一些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

带动式扶贫是指向能够起到扶贫作用的龙头企业、个人提供小微金融产品服务,以点带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农业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政府+银行”模式、“银行+保险公司”模式。

“银行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怎么实现可持续性?”李杰认为,“双赢甚至多赢才可以持续”。目前来看,银行在扶贫过程中的获益也是多方面的。

以“购精彩”商城为例,她表示,首先,电商平台在交易过程中会产生商户支付手续费,同时,企业通过平台销售产品前需要开户,销售以后有存款沉淀,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其次,电商平台向外输出,与其他渠道进行合作,银行也会得到客户的数据资源。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云缴费等银行自身的产品也可以嵌入进去。另外还可能有小额消费贷款等业务机会。因此扶贫的模式是可持续的。

对于这种互联网+方式的金融扶贫,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介绍其业务有三个特点:面向全网客户,网上商城接受所有持有银联卡的客户购买扶贫各种商品;本地运营,商品销售在本地,税收和消费拉动对当地有直接的效益;输出合作,银行除了借助手机银行、门户网站、自助设备、网点等渠道拉动电子商务销售,四川和成都的一些社区可以使用智能POS机进行购买。

杨兵兵表示,光大银行提出“三免一合作”:免入驻费、免引流费、免开发费、合作营销。针对一些偏远地区,也会提供不同形式的物流补贴,以促进商品销售。

光大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张小松表示,2016年,光大银行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金融扶贫工作纳入银行年度工作重点。

截至2016年末,光大银行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656.82亿元。国标小微贷款余额3410亿元,增速达18.21%;小微贷款客户约2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7万户;小微申贷获得率超过91%。

在易地扶贫搬迁和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方面,截至2016年末,共批复易地扶贫搬迁和棚改项目34个,批复金额473.48亿元,已投放17个,投放金额56.25亿元。2017年一季度,已投放21个,投放金额85.93亿元。

在加大对贫困农户信贷资源的投入方面,截至2016年末,该行个人精准扶贫贷款累计投放370万笔,总计59亿元,余额约22亿元。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