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振兴东北“供给侧”典范 哈尔滨万达城的杠杆效应

作者:水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4-06 14:27:36

摘要:国家在《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要“积极发展服务业,培育养老、旅游、文化等新消费增长点”,而这正是东北转型崛起的最佳时机,这也是哈尔滨万达城对于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的意义所在,万达建成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杠杆,撬动的是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是新供给。

振兴东北“供给侧”典范 哈尔滨万达城的杠杆效应

水皮

任何一个普通人在未来才能看得清楚的趋势性变化,往往都有一个虽然外表惊人但却容易被人忽视其背后意义的起点。

“节前,有一条通天的魔毯惊现哈尔滨万达城,该条魔毯为亚洲最长室内魔毯,随着这个国内第一条带随动扶手雪场魔毯的正式投入使用,滑雪将不再是冬天才有的福利,一年四季都将是滑雪的季节!”

这是哈尔滨万达城,这个集娱乐、商业、文化于一体的世界级冰雪主题文化旅游综合体在6月30日启幕前,用来表述自我的一段文字,普通人看的是热闹,但水皮更愿意看这背后更本质的变化所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座万达城的建成,开启的是一个振兴东北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新范式。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来自于对国家东北振兴新战略规划的观察。在全球经济放缓,中国进入新经济常态的形势下,东三省的产业经济遭遇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如何摆脱历史遗留的沉重负担,快速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成为关系东北几千万人口的重要课题。

在国家的战略中,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尤其是新提出的雄安新区,还有东北振兴,一个都不能少。而东北到底要怎么振兴?国家在《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要“积极发展服务业,培育养老、旅游、文化等新消费增长点”,而这正是东北转型崛起的最佳时机,这也是哈尔滨万达城对于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的意义所在,万达建成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杠杆,撬动的是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是新供给。

所以水皮觉得,哈尔滨万达城本身就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最新产品。

哈尔滨是东北标志性的城市,不光过去是东北的象征,在我个人心里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比如美丽的太阳岛。但是,在最近几十年,随着东北经济的调整,哈尔滨也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线。这次随着万达城的开业,哈尔滨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说到过去,东北的自然环境就是天寒地冻!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成就了冰雪资源,另一方面成了改善经济活动的一个障碍!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冰雪运动本身现在成了一个改善经济活动的新供给产品,这就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哈尔滨万达城正是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发,把冰雪运动搬到了室内。

整个哈尔滨万达城,总投资400亿元,占地150万平方米,建有室外主题乐园、娱雪乐园、中央大剧院、电影乐园、万达茂、酒店群等文化旅游业态,尤其是它打破了只能冬季滑雪、夏季游园的气候限制,这些不仅对哈尔滨喜欢冰雪运动的人是一个福音,对全国各地喜欢冰雪运动的人也都是一个福音,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把全国人民的冰雪消费力拉到哈尔滨来,拉到东北来。

哈尔滨万达城的建成,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全民健身运动,党和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全面健身的纲领性文件,而另外一个重要背景正是冬奥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办的冬奥会,会成为中国人冰雪运动、全面健身的最大推动力。而其实我们知道,中国最理想的承办冬奥会分会场应该是在黑龙江,包括哈尔滨都是很好承办地。东北的冰雪运动由来已久,亚布力也好,长白山也好,长春的滑雪节也好,东北地区的冰雪运动是有中国最好的群众基础的,像花样滑冰的奥运冠军申雪赵宏博也都是来自哈尔滨。

无论如何,冬奥会在中国的举办,将会给中国的冰雪运动带来爆发式的契机,在全面健身的运动中,冰雪运动有可能成为像乒乓球、羽毛球一样的国民运动,而东北如果能抓住机会,就能把全国的冰雪运动消费吸引到那里去。

东北经济振兴,必须要走传统工业转型的路,转型要怎么转?水皮觉得,高端制造的升级是一头,启动消费需求是另一头,东北要振兴,关键是要留住人,不仅要留住人,还要吸引人来,让全国的消费尤其是冰雪消费到这里来,这就是用新的供给侧的产品,一方面创造就业留住人,一方面供给消费吸引人来。

哈尔滨万达城刚好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供给侧产品的作用。哈尔滨本身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和“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一座万达城的建成,将推动哈尔滨成为一个冰雪运动的中心城市。就业、商业、消费,一个万达城能承载的内容,可能要比建设者最初的想法还宽泛得多。

所以,一个哈尔滨万达城的开业,不仅是一个文化旅游项目,而是一个东北经济升级换代的标志性产品啊。恰好万达城实际上也是东北的企业开发的,而万达集团本身就是东北企业升级换代的一个成功典范。万达现在还在不断转型,越来越成功,东北的经济相信也一样,也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