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国内首个文化PPP研究中心成立 地方文化IP化绑上加速器

作者:石省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3-16 12:33:28

摘要:随着国家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速,政策推动公共文化产业化发展,催动资本持续注入,公共文化产业化已成新“蓝海”,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国内首个文化PPP研究中心成立 地方文化IP化绑上加速器

实习记者 石省昌 北京报道

作为投融资方式的一项重要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已成为释放国内需求潜力的重要抓手。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

从数据上看,至2016年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11260个,总投资13.5万亿元,签约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1351个,总投资2.2万亿元,落地率31.6%。与2016年初293个项目落地、项目投资额4146亿元相比,落地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增长了4倍多。743个财政部示范项目中,签约进入执行阶段的示范项目363个,总投资9380亿元,落地率为49.8%。

PPP发展涉及多个行业多领域,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领域自然不会忽略PPP发展模式。随着国家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速,政策推动公共文化产业化发展,催动资本持续注入,公共文化产业化已成新“蓝海”,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3月15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PPP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由中文在线与中央财经大学合作共建,是国内首个专注文化PPP领域的研究机构。作为学术智慧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央财经大学文化PPP研究中心将中央财经大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优势与中文在线项目实践、IP开发运营、技术和产业管理优势充分结合,旨在打造新型文化PPP智库。

此次产学研联动的尝试,是国内文化PPP领域首次试水,也是中文在线“文化中国”战略的一次实践。“文化PPP是文化经济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推动基础文化社区建设,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投融资模式,对于破解当前文化领域的投融资困难,打通社会资本,助力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傅绍林说。

文化产业变现难题被突破

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普遍反映,社会资本尤其民资对PPP项目参与度不高、PPP项目边界不明、存在增加政府债务负担的隐患等问题。

同样的,公共文化产业“外热内冷”,虽开发潜力巨大,但困局难解。一边是前景广阔的市场,一边是文化资源难以变现的瓶颈。由于文化运营能力不足和盈利模式不清晰,民间资本不愿参与、不敢参与。

除此之外,理论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傅绍林表示,目前文化PPP研究处在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的阶段,人才培养近乎于空白,这种情况下开展文化PPP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中文在线为公共文化产业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通过将地方文化资源IP化,从而解决文化资源开发的最大难题,即人和消费的聚集。IP的本质就是聚流和导流,通过IP传递文化核心内容和价值观,激发文化认同感,打造文化产业生态链。将用户通过线上汇聚和粉丝运营,持续占据用户时间并推动用户在不同文化消费场景中汇聚、迁移,最终实现线下体验消费。

作为国内起步最早的IP资深玩家,中文在线将通过IP化、平台化、产业化“三位一体”的策略,通过与IP元素结合放大文化价值,让更多的地方文化潜力被市场发现、认可。

通过整理地方文化元素,结合中文在线百万作家的优势资源和内容生产能力,进行IP定制及IP一体化开发设计规划;中文在线以多元化的数字宣发渠道,出品网络文学、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将直接覆盖7,000万用户,合作用户超6亿,可实现文化元素的全方位传播;基于大数据之上的智能IP评估体系,保证了文化元素开发的精准有效;深度布局二次元,用网络化、年轻化、趣味化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造势和运营,塑造90后、00后“网生代”喜爱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将地方文化元素打造成具有现代文化特色的的超级IP,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全面IP化。

以即将开发的山西解州小镇为例,中文在线将与当地政府共同合作开发“关公”文化元素,围绕关公“信义”这一文化概念,通过二次元等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传递关公文化内涵,打造文化衍生品并最终导流线下,覆盖文化全产业链。

此外,中文在线牵头搭建项目平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地方公共文化元素产业化。由中文在线联合地方政府等各个市场参与主体,通过多维运营模式,推动公共文化项目落地实施,助力地方公共文化建设。

在产业化方面,中文在线以IP为核心,实现地方文化元素全地域、全产业开发,并持续打造新IP,从三个维度实现产业可持续运营:商业盈利模式,如旅游业、娱乐业;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如教育、博物馆,政府付费模式,公共设施等。这种“内容+场景+沉浸式体验”的复合文化休闲产业,既为地方居民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也能够吸引外来游客获得商业价值。

此外,中央财经大学文化PPP研究中心也将为中文在线各地项目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规范文化PPP项目操作,有效应对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政策风险、商业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提升项目管理效率,进而拓宽文化领域的投融资渠道,推动文化PPP项目健康运作。

价值新高地,文化强认同

2016年被称为文化IP元年,IP市场是一个万亿元级新市场。各路资本蜂拥而上,IP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极大程度得到扩容。

但是即使如此,IP的开发仍然只停留在线上,其潜在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大多数作品的开发脚步均止于屏幕,并未真正迈出突破产业边界的一步。业内人士认为,IP线上变现未来仍有继续增长的空间,线下市场的暂时空白而带来的“填补式”机会也将使一部分企业获得更具潜力和规模的价值增长点。线上IP可以转化为一种有情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的背后是文化产品以及业态的衍生。

实际上,中文在线参与文化PPP项目,正是一次线上导流线下,线下连通线上的尝试。一方面,地方公共文化产业为IP的线下转化提供更多的载体和通道。通过中文在线品牌和开发运营能力加持,与政府合作,结合当地文化元素,把产业链打通,围绕IP通过多种形式衍生开发,形成体验式作品,在线下汇聚人群形成体验消费,能够使中文在线开辟文学板块和教育板块之外的新的价值高地。

另一方面,除了商业价值,文化PPP也带有相当强的社会属性。IP自带流量和粉丝,具有时间上的穿透力、空间上的跨越性、文化上的包容力及融合力,形成用户层面文化感召和认同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助力当地文化内核传承和输出。同时,文化PPP项目的落地建设,也将丰富当地居民社会文化生活。

文化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合作将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厚积累,与中文在线的项目实践产业运营能力相结合,共同发起打造中央财经大学文化PPP中心,将构建起文化经济领域的理论高地、决策智库、人才基地、项目推广、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化,为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贡献力量。”中文在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