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谈债券市场开放:还有空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两会报道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来说,第一天的小组会十分忙碌。
刚刚过了安检,潘功胜就被等待已久的记者团团围住。关于汇率、人民币贬值、加息的问题潮水一般向他砸过去。他几次转身向反方向走去,都摆脱不掉“包围圈”。
从一楼被追到三楼的潘功胜面对这样的围追堵截,开诚布公的谈论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问题。
“这两年来,债券市场的开放层面还是走的比较快的,这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来看我们的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对外的发行人到中国市场来发行债券,也就是我们称的熊猫债。这一两年来,很多境外主体,包括国际金融开发机构、外国政府、银行和企业等主体,到中国来发行熊猫债,到去年底大约有六七百亿。另一个是开放中国的债券市场,由境外的投资者到中国的债券市场投资和交易,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现在将近65万亿人民币、将近10万亿美元这样一个体量,在全世界大概排在第三名,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但是公司信用债排在第二,在世界上是一个很大的债券市场的体量。”潘功胜表示。
不过,问题也仍然是存在的。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目前来说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大概是1.2到1.3左右。
“债券市场在开放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的。比如说我们从去年开始,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为了推进债券市场的开放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包括去年2月发布的3号文件,还有前不久外汇局发布的文件,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可能有一个汇率避险的述求,那么我们对于这些境外商业性投资者可以提供一个避险的安排。包括债券市场的准入方面大大方便了,包括债券市场的投资的一些政策,包括资金的汇入和汇出,大大地便利化了。所以对很多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来说,开放度是增加的。而且中国那么大一个债券市场,我们现在也在国际上有一些主要的债券供应商主要有三个,一个是花旗,一个是JP摩根,一个是巴特朗,三个主要的债券供应商,他们也在不断的研究、评估我们的债券市场。不久前他们刚刚发布了两个包含中国债券的两个指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这些国际债券供应商的债券指数,我觉得没有啊中国的债券市场纳入进去,才能反映债券市场在全球的一个现实状态。当然,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的。包括一些软性环境的建设,能够便于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的投资,投资界面更加友好,更加方便,包括债券市场的一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包括债券市场的信用制度、信用评级、债券市场的会计制度、税收制度等这些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也不能太着急。这些事情需要一些互动和了解。”潘功胜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