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2016年受理违法违规案603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路妍 北京报道
2月1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公布2016年证监会稽查执法情况。
从2016年证监会的执法情况来看,稽查执法情况主要呈现多方面特点。首先,案件总量高位运行,查处力度明显增强。邓舸表示,2016年,证监会系统共受理违法违规有效线索603件,启动调查551件;新增立案案件302件,比前三年平均数量增长23%;新增涉外案件178件,同比增长24%;办结立案案件233件,累计对393名涉案当事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冻结涉案资金20.64亿元;55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已对其中45起立案侦查,移送成案率创历史新高,综合执法成效进一步显现。
其次,案件类型更加复杂,传统案件占比居高不下。作为传统类型案件的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立案案件共计182件,占案件总量的63%,上述类型案件分别占比为24%、21%、15%,居于案发数量前三位。其中,信息披露违法涉及的中介机构新增立案案件25件,同比增长67%。操纵市场案件中,出现了信息操纵、跨市场操纵、国债期货合约操纵、跨境操纵等多起首例案件,呈现了传统案件加速演变、更趋复杂的特点。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行为打击力度的持续提升,新增“老鼠仓”立案案件28起,同比增长87%。查办14起新三板领域违法案件,占新增立案案件总量的5%,涵盖财务造假及信息披露违法、操纵股价等多种违法行为;查办13家私募机构的违法行为,实现“以点带面”打击效果。
再次,证监会去年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范围进一步扩大,涉案主体更加多样化。2016年,案件查处工作向并购重组、新三板、基金、债券、期货等多领域和交易、托管、审计、评估等多环节大幅延伸。上市公司高管及其亲属仍然是内幕交易的主要群体,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公职人员以及银行、保险、信托从业人员也有涉案。市场操纵主体涉及个人大户、新三板挂牌公司、券商、信托、私募基金等主体,机构违法主体占比明显上升。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主体从公募基金向私募基金、证券、保险多个行业蔓延,从投资环节向研究、交易、托管多个环节延伸。知名财经媒体机构及工作人员因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被依法查处。各领域、各环节的涉案主体类型和数量的持续增加,稽查执法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升,体现了稽查执法全面净化市场环境、有力督促市场主体合规守法的决心和魄力。
面对资本市场稽查执法的新形势,证监会表示将通过拓宽线索来源,提升线索质量;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专项执法行动
优化协作,充分发挥监管执法合力;夯实基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强化稽查执法保障等。邓舸表示,2017年,证监会将继续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依法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切实防范资本市场风险,有效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
编辑:严晖 主编:金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