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点正文

开发区“洗牌”进行时:加强营商环境 防止以建设名义圈地

作者:华夏视点综合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2-10 18:55:07

摘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答问中特别表示,“要防止有些地方打着开发区建设的旗号,大量圈占土地大搞房地产开发。同时,营商环境是开发区的立身之本、最大竞争力,这个特点不能弱化、只能加强。”

开发区“洗牌”进行时:加强营商环境 防止以建设名义圈地

华夏视点综合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形势下做好开发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各类开发区的总体指导文件,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做出明确要求。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答问中特别表示,“要防止有些地方打着开发区建设的旗号,大量圈占土地大搞房地产开发。同时,营商环境是开发区的立身之本、最大竞争力,这个特点不能弱化、只能加强。”

自1984年设立首批开发区以来,我国开发区类型不断拓展,数量逐步增多,成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各类开发区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正成为制约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亟待出台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解决。

关于不同类型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意见》明确提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国家级开发区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等产业特色,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园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园区品牌。

数量众多的省级开发区是我国开发区整体发展能否上台阶、上水平的关键和基础。对此,《意见》提出,省级开发区要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要素集聚,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向主导产业明确、延伸产业链条、综合配套完备的方向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据分析,三十多年发展下来,目前园区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与过去相比,成本持续高企、主导产业盈利下滑、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因此我国产业园区要实现新的持续发展方式,可以从“四个重找”下手,即重找定位,主动适应新趋势、新环境;通过重找愿景,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通过重找路径,形成具体的建设思路和任务;最终实现发展动力的重塑,从园区1.0走向2.0。未来软环境将是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抓手,软环境包括体制机制、产业配套、园区文化及生活服务,通过软环境建设可以获取创新红利。

责任编辑:靳广瑞 主编:蒋宏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