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回暖,德拉吉是否调转车头?

作者:悦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1-14 00:08:18

摘要:数月来,痴迷于美联储加息的“剧情”似乎已然让人忘记了大洋彼岸,还有个欧洲央行的存在。过去的2016年,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在“加息”与“不加息”之间艰难抉择的耶伦,而那个跟耶伦实则有着类似“痛苦”的德拉吉,似乎已经在无意间遭到了“忽略”。

​通胀回暖,德拉吉是否调转车头?

特约记者 悦生 北京报道

数月来,痴迷于美联储加息的“剧情”似乎已然让人忘记了大洋彼岸,还有个欧洲央行的存在。过去的2016年,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在“加息”与“不加息”之间艰难抉择的耶伦,而那个跟耶伦实则有着类似“痛苦”的德拉吉,似乎已经在无意间遭到了“忽略”。

如果说耶伦在2016年12月美联储“落靴”之后,或多或少地还为自己换得了片刻宁静,接下来的日子对于德拉吉来说,却是没有丝毫的轻松。先不论2017年德拉吉不得不面对的欧洲范围内接踵而至的大选,就单说欧元区2016年12月通胀数据公布后,欧洲央行是否还应该鸽派到底这个问题,就足以让德拉吉的2017年相当“艰辛”。

德国发难

1月5日,来自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欧元区通胀同比增长1.1%。

1.1%,对于德拉吉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数字。值得“欢喜”的是,这是欧元区自2013年9月以来录得的最高通胀,比1个月之前11月的0.6%,整整高出了近1倍。这对于德拉吉“不惜一切代价”扩充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实际的“慰藉”。然而,另一方面,虽然离2%的通胀目标仍然有一定距离,但是如果1.1%的通胀真的预示着的是一种欧元区通胀迅速回暖的趋势,那每个月600万欧元的购债规模以及负0.4%的利率,是否就应该被及时做出调整,对德拉吉来说则是一个“轻松”不起来的话题。毕竟,与美联储只需要对美国负责不同,德拉吉要平衡的,是欧元区“参差不齐”的19个国家。

超出预期的通胀数据公布后,关于欧洲央行接下来的路线问题,迅速衍生出了“热闹”的讨论。

首先站出来的,是德国。当前,整个欧元区的通胀水平虽然为1.1%,但是德国单个国家的通胀却已经一路攀升到了1.7%,离2%的目标近在咫尺。不仅如此,无论是失业率还是经济增长,德国似乎都已经呈现出一副稳定“向好”的局面。此种情形下,欧洲央行在今年4月之后继续践行的每月600万欧元的购债规模,以及负0.4%的利率水平,显然已经与德国的情况不相匹配。德国副财长Jens Spahn在2016年12月欧元区通胀数据公布后,就公开“喊话”,认为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有着诸多负面效应,是时候该退出QE了。

事实上,来自于德国的这种要求退出QE的压力,德拉吉并不是第一次面对。早在2016年4月,德国财长Wolfgang Schauble就曾经对德拉吉麾下的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政策进行过发难。Wolfgang Schauble当时称,正是部分因为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德国的右翼政党——德国另类选择(AfD)才会如此迅猛地壮大。Wolfgang Schauble甚至指责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政策是为欧元区的解体埋下了风险。

如果说2016年4月存在于德国和欧洲央行的矛盾还有所谓调和的空间,那这一次来自德国官方对退出货币宽松的要求,似乎已经没那么容易“平息”了。一方面,去年4月时德国国内的通胀距离2%的标准还没有如此之近,并且整个欧元区的通胀也还没有太强烈的攀升趋势,所以德国的诉求多少显得有些“正义性”不足;另一方面,去年4月距离德国大选仍有1年多的时间。德国执政党基民盟的诉求还没有那么迫切。但是,随着德国秋季大选不断逼近,在因为难民问题上的态度“得罪”了太多德国选民之后,默克尔以及整个基民盟必须要在另一个同样遭受选民诟病的地产价格攀升以及大量存款受到折损的问题上,下足功夫。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敦促欧洲央行退出量化宽松。再加上德国国内甚至整个欧洲范围内右翼政党的迅速“得势”,默克尔想要在欧洲央行上做文章的心情,可能比任何时候都要急切。

调转车头?

不过,欧洲央行会否在来自德国的压力以及2016年12月的通胀数据下就此调转车头?答案或许是,不太可能。

虽然与美联储一样,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是声明自己的独立性也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鲜明的特征。所以,即便有来自德国的压力,用数据说话,不得不说仍然还是欧洲央行根本的“行事”逻辑。从切实的数据来看,虽然1.1%的通胀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通胀并不是排除了国际油价以及食品等季节性因素的核心通胀数据。事实上,欧元区2016年12月的核心通胀仍然只有0.9%。也就是说,欧元区现在1.1%的通胀水平一定程度上,是受原油价格攀升所赐。从去年年初的35元每桶到年末的55元每桶附近,国际原油价格在2016年上涨了50%不止。可以想象就这单一因素为欧元区的通胀“贡献”了多少。虽然受产油国减产的利好,油价攀升的趋势仍然存在,但是能持续多久并不确定。毕竟,产油国的减产协定只有6个月,6个月之后的事情还很难判断。所以,对于德拉吉来说,或许只有获得了通胀会一路攀升的“确定”讯息,才会有实际的路线调转。

日前,路透社对17名市场专业交易者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17人中,11人认为欧洲央行接下来更可能的动作是逐步缩小每月600万欧元的购债规模,4人认为欧洲央行反而会加大量化宽松程度,只有两人认为欧洲央行接下来会彻底调转车头,退出量化宽松,走上加息的道路。

换言之,欧洲央行接下来只会试着“刹车”,而不会“调转车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