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财神访谈】解禁“压力山大”,A股会如何走?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2-27 15:58:57

摘要:​12月27日光头阳做客i财神访谈,来看看他对近期股市的观点吧。

【i财神访谈】解禁“压力山大”,A股会如何走?

12月27日光头阳做客i财神访谈,来看看他对近期股市的观点吧。

i财神访谈:请简单介绍您的投资经历及历史战绩。

光头阳:杨济源,业内人称-光头阳,“价值投机派”领军人物,十余年资产管理经验,多家私募机构重要创始人与投资部门负责人。历史战绩,总结为一句话:回报高,回撤小。

i财神访谈:本周是年内解禁压力最大的一周,解禁市值2067亿,如此庞大的解禁市值很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大股东减持的担忧。您认为在此压力下,近期A股会如何走?

光头阳:最近A股较大的利空主要有(1)利率上升;(2)年关将近,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动作不断;(3)IPO提速。

为什么市场这么害怕解禁呢?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估值太贵。虽然经历了3轮股灾了,我们中位数的估值创业板PE的估值是80几倍、中小板PE估值是60几倍、主板30几倍,依然是很贵的估值。年关将近,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动作不断,近期更有接近40家公司大股东发布减持计划。此外,本周将迎来年内解禁股高峰,首发原始股东解禁股和定增配售机构解禁股占据绝大多数,机构股东退出动力较强。而减持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估值很高的板块,面对如此高的估值,此时不减更待何时?

对此市场已经提前反应,先跌了再说。目前是否把上述利空都反应进去了呢?不好说。不过从今天市场的走势来看,目前暂时是稳住了,未来市场进入磨人的震荡状态的概率会比较大,无论主板还是创业板都会是震荡的走势。个人不认为主板能够走出独立行情,真正的机会可能还是在少数成长股、重组股上面。

i财神访谈:证监会上周五警告金融资管从业人员切勿以身试法,说说您对此事的看法吧。

光头阳:规范市场,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市场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i财神访谈:周一券商板块表现抢眼,您近期对券商股的投资机会如何看?

光头阳:个人不是太看好券商。理由如下:1、券商数量太多了,充分竞争,大家都赚不到什么钱。2、业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波动巨大,因此属于垃圾股,个人的偏好在于可持续的成长股。3、未来不会有大牛市,震荡市的概率比较大,市场存在巨大的结构性机会,但是不会是券商。4、总体上,对于券商的观点是,不看好,顶多一个反弹。

i财神访谈:您最近关注哪些股票,理由是什么?

光头阳:这里说三点。

1.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方向,主要的逻辑如下。

(1)国家战略。中国多煤少油,中国60%的原油依靠进口,60%原油从中东进口,60%的石油被汽车消耗。马六甲海峡每经过一条轮船,有一条是中国的运油船。马六甲海峡等战略要地都控制在别人手上,为了保证能源安全,新能源汽车是必由之路。

(2)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电动化、联网华、智能化是未来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中国,这是世界趋势。如果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抱有怀疑的话,可以去试驾一下特斯拉,估计开了特斯拉就不想开传统汽车了。

(3)环保压力。看看北方的雾霾,就知道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了。

2.血液制品,逻辑如下。

(1)供应端

行业壁垒高且监管严格。为了防止血液制品传播肝炎、艾滋病,20世纪80年代我国禁止进口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2001年起不再新批血制品企业,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同时我国对血液制品行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如严格的浆站设立审批和浆站管理制度、原料血浆检疫制度、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产品批签发制度等,从原料血浆采集到血液制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断加强行业监管以保障血液制品的质量。

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的安全性要求,我国对血液制品进口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1985年起,我国禁止进口除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

从2007年11月起,为了缓解凝血因子Ⅷ供应紧张的局面,满足血友病患者的需求,国家允许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但来源于人血浆的凝血因子Ⅷ仍不允许进口。

(2)需求端

市场需求旺盛,原料血浆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产品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市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人均血液制品用量仍远低于国际水平,特别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人均使用量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目前高附加值的血液制品小制品(如凝血因子)已成为了未来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方向。按2015年批签发数据测算,国内静丙消费量14.9g/1000人,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100g/1000人)。

2012年1月底卫生部出具的《关于单采血浆站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申请新单采血浆站的设置审批做了新的规范:生产企业注册的血液制品应当不少于6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少于5个品种),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类制品。目前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这一条件的设置也就意味着50%以上的企业将来不能新建单采血浆站。

2015年血液制品行业总体采浆量5000多吨,我国实际血浆需求量超过12,000吨,还不满足的需求的一半,原料血浆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品牌消费。

以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海天味业等为代表的品牌消费类企业,未来都会有很好的表现。

(特别提醒:本文不代表华夏时报观点。投资有风险,引用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联系嘉宾提问?请下载赚钱神器“i财神app”与达人零距离交流!


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在于传递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