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加息并非远在天边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2-09 20:50:16

摘要:从短期看,此次物价上行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随着房地产调控的进一步加码,或有一定变数,而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很大,债务方面的成本也是一大困难,所以短期看加息的可能性很小,但可以肯定,央行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趋近于零。

加息并非远在天边

冉学东

昨天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天,今天可能就是莺歌燕舞的春天。经济的热度转换也在一线之间,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还沉浸在通缩的忧虑中,这边厢通胀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统计局最新数据,11月CPI同比2.3%,高于预期2.2%,前值2.1%,连续第三个月上涨,为2014年7月以来最高;PPI更是超预期上涨至3.3%,大幅超出预期2.3%,10月为1.2%,连续第十一个月回升,创5年来新高。时隔五年,CPI和PPI的“剪刀差”重现。

统计局解读称,鲜菜及能源金属涨价是主要原因,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4.8%,各类工业品价格出现普涨;鲜菜价格上涨15.8%,而鲜果和猪肉价格继续下跌。

按照物价传导机制,11月CPI和PPI均超预期,而且PPI增幅上穿CPI增幅,对未来消费物价的上涨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我们不论此次物价的回暖,通胀的上升是否表明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但是对货币政策将构成较大的约束。

其实,按照国际经济的通胀通缩节奏,国际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加息通道,去年10月美联储第一次加息,今年11月土耳其逆势加息,接着前几天欧洲央行缩减QE规模,这对中国货币政策构成实质性的冲击。有专家就认为“中国已进入一轮新的通胀周期,央行的下一步动作应该是加息,而不是降息。”

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近日公开表示,虽然央行从去年10月以来就没有再调整利率,但“实际的市场利率最近几个月是朝上走的。未来在适当的时候,如果情况可以、形势需要,我们也可以考虑加息。”他同时强调,这完全是个人观点。

尽管央行并没有表态调整官方利率,但是在银行间市场上的货币收紧,已经间接起到了加息的效果。

从10份开始,央行明显在货币市场的操作中逐步收紧。Shibor已连涨33个交易日,隔夜拆借利率已经上涨到了2.2925%,一个月期的Shibor已经上涨到了3.0560%;10年期国债现券160010和160017收益率位于3%的关键心理关口之上;七天回购利率DR007等关键资金成本中枢均较3个月前有明显抬升,市场认为,央行可能有意将之打造成一个基准利率的指标。

事实上,国际经济的变动也在进一步挤压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12月9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4%,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0906%,利差进一步缩窄至只有0.7%左右,这是国际资本流动最重要的风向标,这才是真正制约央行货币操作的原因,从这一点中来看,未来加息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当然从短期看,此次物价上行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随着房地产调控的进一步加码,或有一定变数,而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很大,债务方面的成本也是一大困难,所以短期看加息的可能性很小,但可以肯定,央行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趋近于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