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中期利润预减60%
本报实习记者 陈旭 北京报道
7月11日中国太保(601601)在其网站上公布中期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09年中期利润较2008年同期下降约60%,上半年净利润约为22.05亿元,对比2008年同期55.12亿的净利润,其净利润萎缩趋势可见一斑。太保在其预减公告中表示净利润的预减主要是因为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盈利能力输同行
记者注意到太保的保费收入已经连续9个月同比负增长。据太保公布的前6个月的保费收入情况数据显示,寿险和财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352亿元和186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389亿和157亿元,寿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了9.5%,财险保费收入增长了18.47%。总保费收入下降1.47%。
虽然公布了业绩预减公告,但是一些分析师仍然对太保继续看好,用降幅收窄、下降趋缓等词汇来描述太保上半年的业绩,但是记者对比了同时间公布的中国平安前6个月的保费收入情况,发现同处保险业的两家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的很大差距。据平安保险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安寿险保费收入前6个月增长了35.9%,财险保费收入增长28%。
一些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太保上半年186亿的财险收入虽然呈现了18.25%的涨幅,但其中大部分来自汽车险,二季度开始汽车销量的大幅攀升使得公司在车险方面有所斩获,但是从行业上讲,车险总体盈利能力极低,出现承保亏损的可能性巨大。
东北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太保之前在保费结构上存在一定问题,车保的费用率水平制定,会直接影响收益水平。”
对于中期业绩大幅预减,天相投资顾问公司的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太保的基数较高,一季度净利润只有2亿主要是因为太保的寿险和其他产品的结构存在问题,另外销售渠道也存在问题。从二季度开始虽然和行业其他公司横向比较投资收益不算多,但是相比1月份已经有很大进步了。”
记者注意到市场上对太保投资部门的水平普遍不看好,在市场上的数次“踏空”令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当记者问到利润巨减是因为投资收益减少,是否证明太保的投资部门较弱时,这位分析师表示:“太保的投资部门肯定不是行业里最好的,但在二季度也还可以。”
香港上市心情迫切
太保在2008年曾计划在香港上市,但由于二级市场股价远低于公司对股东的承诺而遗憾搁浅。当时市场环境比较低迷,太保希望融资20亿到25亿美元的目标难以实现,当时市场大环境导致许多公司在港上市计划取消或推迟。但也有一些消息表示这些公司未能在香港成功上市是因为香港联交所的财务审查制度相当严格,一些公司因为内部问题预计难以通过如此严格的审查也是推迟上市的一个主要因素。
当时太保旗下的太保金融学院属于非盈利资产,对其H股上市的影响可谓不小。太保金融学院由太保集团参与投资,其中,太保集团出资约10亿元,所占股份接近一半。太保集团在2007年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将其出售给了上海市政府,其在港上市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如果太保想现在重启A+H的上市模式,其盈利水平或将成为联交所关心的内容。
上述东北证券分析师说:“这次太保准备应该比较充分,但是也有可能受到市场的影响,另外定价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去年上市没有成功跟当时港股的大环境分不开,今年能否成功上市,和港股的大环境关系很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