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10年期国债逼近3%和人民币跌破6.89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1-18 23:28:06

摘要:11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9,距离下一个整数关口6.90只有咫尺之遥,这是人民币进入11月后贬值幅度有所加速的表现,超出大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料。

10年期国债逼近3%和人民币跌破6.89

冉学东

11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9,距离下一个整数关口6.90只有咫尺之遥,这是人民币进入11月后贬值幅度有所加速的表现,超出大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料。与此同时,美元指数突破101点好几天,从去年以来美元突破100点已经有过两次,不过均没有突破101这个点位,都是短暂上冲后很快下跌,持续时间不长,而这次看来美元已经在100点上方站住了。

有一个更重要的经济指标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10年期国债,就在人民币大跌的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持续攀升,市场上国债被大肆抛售,2026年到期、票息2.74%国债收益率涨至2.90%以上,创6月以来新高。

而近日,央行更是连续以逆回购的方式向市场投放资金,央行公开市场周四净投放950亿元,已连续5日净投放。11月16日央行还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020亿元,利率波动并不大。

不考虑其他因素,国债收益率和人民币汇率呈现的是反向的关系:当汇率贬值时,表明资金在流出,或者市场预期资金流出,境内市场资金成本抬高,表现在国债上,就是价格下跌,而收益率抬升,这是市场在自动加息。

而利率对中国当下经济至关重要,正是从2014年开始央行大幅宽松货币政策,先是多次降准降息,接着就是在公开市场以各种创新工具投放资金,导致市场利率大跌,资金成本大幅度下降,以致形成中国特色的资产荒。

这个资产荒可是极其重要,在经济持续下滑、地方债务高企下,没有这个资产荒,PPP的推进难上加难,债务置换难以实施,大型国有企业的高负债难以持续,去年以来的房地产飙升也难以实现。而房地产正是此次大宗商品牛市、投资复苏、经济企稳的主要原因。

然而,央行现在难以维持资产荒,缘于国内的通胀形势,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尤其是以钢铁和煤炭为主的黑色系极为疯狂,有些品种已经上涨两倍,以至于监管部门不得不下重手,抑制市场情绪,但不能否认市场的需求在增强,供需失衡是根本,而粮食和有色等大宗商品也不遑多让,上涨幅度也不小。

10月CPI同比上涨2.1%,10月份PPI价格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2%,这是今年PPI连续多年下跌后,首次转正,并且一直在攀升,从PPI和CPI的裂口逐渐缩小的趋势看,未来物价还会继续上涨,就连大蒜也不甘寂寞,跳出来搞一个“蒜你狠”。这些都意味着央行不可能让以往的宽松政策继续,以致有人喊资产荒已死。

美国财政部周三在华盛顿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9月份持有1.1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是最大的美国国债外国持有者,但比前一个月减少了281亿美元。这是2012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美国国债的减持,意味着央行不得不为流出去的资金提供外汇。而2016年10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984亿元人民币,较9月份的1897亿元逆差减少913亿元,这个数据出人意料,10月份人民币跌幅最大,资金流出规模应该不少,但是结售汇逆差数据却还是缩减的,这可能意味着资金流出规模并未如市场猜测的那么大。

按照稳定境内市场资金成本的角度讲,央行必须维持资金的宽松,但是资金的宽松又对于汇率形成冲击;而要稳定汇率,就必须收紧流动性,这又抬高了资金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债务重整,那么央行唯一的选择是切断资金流出通道,实行严厉的资本管制措施。

11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外管局在京签署《关于推进信息共享实施联合监管合作备忘录》,通过加大信息共享力度,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两部门利用共享的数据,对出口退税管理、跨境税源管理、外汇收付管理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提高发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这是又一个截断资金流出管道的有力措施,未来就看12月美联储加息后,美国经济的进一步表现,能否给中国央行在境内外经济均衡中一个喘息的机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