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公投,给“完美宪法”的催泪瓦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1-10 14:55:33
本报特约记者 霄虞 北京报道
11月6日,数百名蒙面反对者集结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议会厅外,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对不足1个月便要开始的意大利宪法公投表达愤怒。
手持木棍和烟雾弹的示威者与赶来维持治安的警察之间最终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催泪瓦斯呛人的味道与呼啸的警笛声也在不断地提醒着身在议会大厅中的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他的激进改革正在遭遇更激烈的反抗,他曾经将意大利“带出沼泽”的承诺也正在变为另一个“陷阱”。
对于佛罗伦萨生,佛罗伦萨长,从佛罗伦萨市长出任意大利总理的伦齐而言,发生在家乡的这一幕的确令人尴尬,而比个人尴尬更窘迫的是,意大利此番针对改革宪法发起的公投将有可能彻底动摇欧盟一体化的根基。
改革后的 “完美宪法”
此次要进行公投的宪法是1947年12月27日通过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在此次“大修”之前,该版本的宪法已经被修订过了15次。与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意大利有一个非常僵化的政治体制,在意大利的政治生态圈中充满了腐败和传统官僚政治的影子。各派势力团体在议会中盘根错节,而意大利议会——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同等的职能和权力更是进一步增加了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相互博弈的复杂程度,从而也造成了意大利政府的效率低下和“生命短暂”。
自二战以来,意大利已经诞生了63届政府,而自金融危机以来,6年中意大利总理已经四易其主。政治的不稳定严重地阻碍了意大利政府应对危机、重塑经济增长的能力,使得政府在推动任何旨在增强意大利在欧元区竞争力和繁荣度方面的结构性改革都无法实施。
自从两年前在慌忙中走马上任以来,作为意大利最年轻的总理,伦齐一直都试图通过改革宪法以实现其彻底改变意大利政治面貌的诉求。
今年4月,意大利议会通过了伦齐的宪法改革议案,但由于未达到修改宪法所需要的议会绝对多数票,8月意大利最高法院裁定修改宪法必须经过全民公投。
如果新宪法获得通过,当前宪法的第70条款——立法职能由两院集体行使,将由一个新的章节取代。在这个大约500字的章节中,是一个权责更为明细的二元立法体系。在新宪法中,大多数法案仅需获得众议院批准即可。只有选举或宪法改革等核心法案需获得国会两院批准;参议员席位将从315席位缩减至100席位;参议员将不再经由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经过地区委员会选聘产生,由大城市的市长提名或由总统委任;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利重叠区域也将减少。
这些改革措施将进一步加快法案的审批过程,从而提高国会的立法效率。伦齐对于意大利宪法的改革也恰恰是此前6年四任意大利政府一直想做而没能做到的。因而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意大利民众支持宪法改革时,伦齐都将这部新宪法称之为 “完美宪法”,并表示新宪法的诞生将是一个新意大利的开始。
三重叠加的错误时间
然而,以精简政治为目的的宪法改革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其最大的问题却是它出现在了一个极其错误的时间节点——在这个叠加了三重风险的时间点上,此次的意大利宪法公投极有可能偏离轨道,将意大利和欧盟带入一片未知领域。
首先,是意大利极其糟糕的经济状况。意大利一直是欧洲最疲软的经济体之一。8月该国失业率为11.4%,债务高达GDP的132.7%,该比例在欧盟成员国中第二高,第一是希腊。此外,大量的银行坏账也已经让意大利的金融体系岌岌可危。目前意大利银行贷款坏账占到了17%,这一比率几乎是美国的10倍。即便是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候,美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只有5%。而意大利银行的不良贷款,在欧元区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总量中几乎占到一半。在IMF最新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2016年意大利经济增长将不到1%,且至少在未来10年,意大利经济都无法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自1999年加入欧元区以来,意大利的经济增长几乎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因此公投所激发出来的更多可能是意大利民众对现任政府和欧盟一体化的不满。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几个最大的欧盟成员国就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所做的民调显示,意大利人和希腊人对欧盟经济治理的看法最为负面。
其次,风险来自于伦齐政府目前低迷的支持率。最新民调显示,伦齐所在的执政党民主党支持率为31%,而五星运动党支持率为29%,两党为最大的两个政党,而贝卢斯科尼和意大利前进党以及反建制的北方联盟支持率为13%。在进行大选之前,伦齐就已经表示一旦公投失利,他将辞去政府总理一职,这也意味着意大利又将进入一轮新的选举。按照去年通过的新选举法,如果任何党派没有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超过40%的选票,那么前两名政党将进行第二轮投票,这意味着“五星运动党”很有可能会取得意大利政府的执政权。而一旦以反移民、反欧洲一体化为主要诉求的“五星运动党”掌控意大利政局,这场因宪法引发的公投,很有可能转变为一份“脱欧”公投的“民调”数据。
最后,也是最危险的一点,就是不久前英国通过公投脱离欧盟,为欧盟成员国借由公投发泄对政府的不满提供了一个错误的示范。在“穷情激愤”的时刻,公投结果往往会偏离最初的目标,虽然公投是体现民主、民意的一条渠道,但这条渠道却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佳路径。
正如英国退出欧盟引发英镑的暴跌、全球市场动荡一样,一旦作为欧元区成员国的意大利有所动摇,那么则有可能导致欧元区的崩塌,全球再次重蹈金融危机覆辙。
为了阻止此类灾难性事件的发生,欧盟领导人的确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自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一直在承诺但却一直没有做到的事情:实现欧洲金融一体化,在经济、预算、政治三个维度上继续加深欧元区一体化进程。
危机并不应该成为导致欧盟解体的“元凶”,而公投也不应该成为欧盟领导人逃避责任的“工具”。退到过去,并不能给意大利带来一个新的未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