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为何“惜土如金”? 外国专家眼中生态建设的因果关系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1-01 14:02:4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成都报道
“新都不新,这是一座镌刻着28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都;新都不老,这是一座根植着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城。”新都区委书记刘任远10月28日在“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2016新都论坛”上称。
作为四川成都八大新型卫星城之一,新都通过深入实施“生态护城”行动,建设“成都北部生态绿肺”,利用“山、水、林、田、湖”的生态本底和骨干路网沿线生态廊道,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其中,在整个生态规划中,更是提出了“惜土如金”的理念。
最早的“生态文明”概念提出者、解析及架构生态文明发展的专家Laurence Brahm是个中国通,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叫龙安志,最近参观完佛教胜地新都宝光寺后,出人意料地用因果关系来阐述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
他说:“每个果都有个因,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挑战,就是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要给人创造更多上岗机会,要大力发展经济造成的;要解决这个果,不能只在表面上来解决,我们要用中医找那个因。”
《华夏时报》记者翻阅新都区生态护城行动文件时找到了和龙安志近乎一致的描述。第一条是:坚持以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才能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文件引述恩格斯的话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龙安志甚至用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解析和架构生态文明发展,在他眼里,金是经济发展考量方式,木是政府管理结构,水是金融政策,火是教育与创新,土则是基础建设和投资,所有关于生态建设的答案都在这里。
“我们可以给孩子教育、金钱、豪车,但是没有人能保证给后代干净的水喝,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世界生态环境的最大危机。”龙安志说。在他看来,一个城市发展生态建设关键有三点:必须考虑下一代,必须考虑人的健康,必须考虑因果关系。
龙安志的思维很跳跃,谈到这个话题时他讲了一个在四川民间流传甚广的小故事:四川很多地方都有这个壁画,画上有四个动物和一颗大树,四个动物争论谁跟那颗树的关系最近,大象说“我在树荫下享受凉快”,小猴说“我吃那颗树的水果”,小兔子说“我每天啃那颗树的根”;小鸟飞过来说:“对不起,我比你们跟那个树更亲近,因为树的种子是我带来的。”
参加此次新都论坛的智能城市发展权威、库拉索智能国家大会主旨嘉宾乔·韦曼(Joe Weinman)认为,智慧生态城市旨在运用先进的IT技术来提升能源和其他资源效率、关注全球环境,满足其居民的愿望,以此保持“人与地球的平衡关系”。
这一语道破了新都定位“惜土如金”的初衷。
“中国有句话叫人定胜天,也就是说,人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是改变着历史、改变着人类文明的,也引导着文明的进程,但是人类也在遭受着这种改变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威胁。”生态城市发展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生态城市大会成员克里斯汀·米勒认为,一个地区的持续发展,必走生态之路,“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必须是相统一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