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业绩承压蓝英装备并购谋自救 1亿欧元买下杜尔85%工业清洗系统

作者:路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0-28 23:18:25

摘要:受到全球经济走势疲软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显然已身临转型的十字路口。对此,本土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蓝英装备(300293.SZ)感受深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路妍 北京报道

受到全球经济走势疲软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显然已身临转型的十字路口。对此,本土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蓝英装备(300293.SZ)感受深刻。

自2012年上市之后,蓝英装备一直通过多元化业务的推进来应对市场需求下滑及缓解经营风险。但从公司业绩表现来看,显然收效甚微。

10月27日,蓝英装备公布三季度报告,据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率下降42.21%,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更出现94.95%的大幅下降。

而扭转业绩成长压力,成为蓝英装备亟需破解的难题。

10月24日,蓝英装备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的方式收购杜尔集团持有的85%工业清洗系统及表面处理业务相关的股权资产及非股权资产,交易价格为9838.75万欧元。交易完成后,蓝英装备的主营业务将出现重大变化。公司此前主营的橡胶智能设备、电气自动化及集成、数字化工厂等业务占比将大幅减少,并购标的的工业清洗系统及表面处理业务将占到公司主营业务的86.51%。

虽然近1亿欧元的交易作价会让公司短期内出现较大的负债压力,但杜尔集团工业清洗系统及表面处理业务一直以来不错的业绩表现,在某种层面上的确可以帮助蓝英装备“一劳永逸”地解决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

《华夏时报》记者就本次收购联系蓝英装备董秘办公室发言人,其向记者表示,由于蓝英装备的本次并购案仍在进行之中,公司已谢绝一切调研及采访,并购进展以公告为准。

业绩自救

对于本次并购,长城证券的分析师曲小溪表示,杜尔集团的工业清洗系统及表面处理业务通过杜尔Ecoclean品牌运作,目前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清洗装备及相关解决方案提供者。本次收购,将有助于加快蓝英装备的产业布局,有助于集团利用德国杜尔的销售渠道,将业务快速扩展到海外,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实力。

与此同时,从蓝英装备本次并购标的的业绩情况来看,其一直有着不错的表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标的资产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6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216万欧元、20347万欧元和8553万欧元,EBIT分别为1106万欧元、1265万欧元和400万欧元。

一位杜尔集团中国区工业清洗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杜尔的工业清洗业务的技术水平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像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等整车厂家及其供应商很多都是杜尔工业清洗的客户。从杜尔清洗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来看,像其一样做高端市场的企业并不多。虽然近年来整体的市场环境不好,但杜尔工业清洗系统业务中的很多设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所以在成本等方面很有优势,整体发展情况向好。

本报记者就本次并购情况联系杜尔集团中国区总部时,相关员工告诉记者,在中国市场,杜尔的工业清洗系统及表面处理业务并不是由总部运营,而一直是与杜尔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申克机械一起运营,这主要是考虑到两者在服务客户上有着较高的重合度。

“在本次并购案完成后,我们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就会与申克机械中剥离出去独立运营,因为蓝英装备本身没有涉足这个领域,所以一时半会不会介入到我们的业务管理中。”上述内部人士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蓝英装备与收购标的不存在业务竞争关系,但彼此业务的目标客户之间还是有着较高的重合度。这可能也是蓝英选择并购杜尔清洗业务的重要考量。

记者了解到,杜尔集团60%的销售收入来自汽车领域,而杜尔清洗业务很大一部分客户也是知名的整车厂商及供应商。对此,蓝英装备也明确表示,通过这次并购,公司和标的资产将通过研发能力的提升,覆盖区域及客户优势的互补,在销售渠道、采购等方面的充分协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业务规模。

对接优势客户资源,同样也是蓝英装备要缓解当前公司主营的橡胶智能设备、电气自动化及集成业务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两项业务,也是蓝英装备上市之时,着力发展的重点业务。

2012年,在公司上市首发募集资金时,就表示要募集18150万元投入“全自动子午线轮胎成型机产业化项目”,同时募集4027万元投入“耗能工业智能单元集成系统产业化项目”。但上述项目在2014年下半年完工投产后,其受制于轮胎销售行业大幅下滑的影响,业绩一直承压颇重。

根据公司最新的半年报数据显示,由于轮胎行业不景气导致成型机市场需求下降,蓝英装备的橡胶智能装备业务仅实现收入191.59 万元,同比下降97.80%。而公司的电气自动化及集成业务也呈同比下滑态势,上半年实现收入5035.25 万元,同比下降21.63%。

与此同时,记者查阅公司服务客户发现,公司在汽车行业的客户结构多以长城、江淮、神龙等本土汽车品牌为主,国际品牌客户相对有限。显然,通过对并购标的的收购,显然有利于蓝英装备与高端客户的接触需求。

风险犹存

虽然蓝英装备本次并购有利于公司对接优势渠道和资源,但某券商分析师表示,跟本土企业其他的海外并购项目相同,如何对并购标的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将是公司未来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报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虽然在并购短期内,蓝英装备可能不会过度地干涉并购标的的业务管理,但并购完成后,对于在公司主营业务占比高达86.51%的工业清洗系统及表面处理业务,蓝英装备日后势必是要参与管理与业务整合。届时,公司是否能留住现有优质客户、技术团队和管理人才等,都是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找到既了解中外文化,又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来实现对并购国际公司的管理,一直都是一个难题。这也让很多本土企业能完成并购,但很难实现并购标的有效运营的原因,就是因为双方在文化、背景、习惯和法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曾服务过多家上市公司的一位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

这一点,也让蓝英装备在对并购标的的业务整合上存在较大的难度。记者了解到,杜尔集团的工业清洗系统及表面处理业务在德国、美国、中国、瑞士、法国、印度、捷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营活动,这也对蓝英装备在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会计、税收制度、商业惯例、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增加了企业对标的公司的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杜尔集团的清洗业务未来的成长性也是一个问题。随着汽车行业产业整体发展趋缓,其市场已处于饱和阶段,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强,对此,并购标的未来是否能延续逐年增长的业绩走势,也是集团需要面对的问题。

虽然并购之后,蓝英装备短期内将要面对较大的负债压力和经营风险。但通过优质标的资产的注入,势必会让蓝英装备长久不见起色的各项经营指标快速得到扭转。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