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民航业步入“新飞机时代” 国泰航空退役747机队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0-10 16:42:28

摘要:在大约300名员工的亲身参与之下,香港国泰航空最后一架波音747客机于10月8日低空飞越维多利亚港,并在落地香港机场之后享受到“水门喷射”礼遇,自此该机型从国泰机队全部退役。

民航业步入“新飞机时代” 国泰航空退役747机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东京、香港报道

在大约300名员工的亲身参与之下,香港国泰航空(下称国泰)最后一架波音747客机于10月8日低空飞越维多利亚港,并在落地香港机场之后享受到“水门喷射”礼遇,自此该机型从国泰机队全部退役。

负责这次退役旅程的飞机B-HUJ是国泰机队里其中一架最有名的波音747客机。在1998年7月6日,这架从纽约出发飞行了15.5小时的波音747,成为第一架在赤鱲角新香港国际机场降落的飞机。这飞机又名“Polar 1”,因为它是首架飞越北极上空,并穿过曾经禁飞的俄罗斯领空的客机,创下了7,465海里的直航飞行纪录。

10月1日,这架飞机执飞了从东京羽田机场到香港国际机场的最后一班商业航班,为了表示纪念,国泰分别在香港及东京的机场举办了特别的欢送活动。穿上怀旧机舱服务员制服的国泰大使在登机闸口欢迎乘客及送上香槟,让大家向波音747客机所写下辉煌历史致敬。国泰航空的管理层及负责运作当天航班的机组人员亦亲临参与,乘客及机舱服务员均十分雀跃,把握登机前的时间拍照留念。

通过这样如此高规格的礼遇退役一款机型在全球民航业亦属较为罕见之举,而对747这款具有超长生命周期,且在民航史上具有符号性意义的机型而言,其正在全球领域逐步退出民航客运,也标志着以新型双发宽体客机为主宰的全球民航运输市场格局成型。

执飞国泰最后一班商业飞行任务的机长John Graham是国泰现役拥有驾驶747飞机最长年资的飞行员,他在接受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采访时表示:“747客机在设计及工程角度上均格外优秀,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出游的模式。”

自1970年开始交付以来,747逐渐从一个“令人担忧的项目”发展成为对航空运输业格局改变最大且辨识度最高的机型,并逐其早期以及改进型号帮助很多航空公司从区域型航空公司逐步发展成为航线网络延展至全球的国际型航空公司,在拓展看航空旅行的广度同时也为航空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使得这些公司有能力引进更多飞机并开发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也被誉为航空工业史上最成功的机型之一。

国泰在1979年引入747机型,这也使得国泰迅速得以铺开飞往欧洲及北美的航线网络,同时借香港逐步成为区域金融、贸易中心的势头,从而一举将弹丸之地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一家运营着全宽体机队,并一度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

根据国泰方面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37年以来,国泰的747机队便在全球接载旅客超过1亿6000万名,这背后则是更加惊人的利润率。

“波音747 客机为国泰提供完善服务近四十年,并协助国泰成为国际航空公司。它在香港作为环球主要航空枢纽的发展上亦发挥重要角色。”国泰行政总裁朱国梁表示。

而对于亲身参与到香港经济从起步到腾飞过程的港人而言,747降落前低空飞过民宅降落在启德机场的画面虽然早已经随着旧机场的关闭而逐渐成为记忆,但仍不免包含着对东方之珠从一枝独秀到目前面临经济环境变化重重挑战的担忧。

同样遭遇挑战的也包括在航空业大环境变化之下,制造商以及航空公司所需要应对的变化。

自油价高涨使得航空旅行走出生活方式的格调而逐步“接地气”之时,大量新航空公司以及新的航空业经营模式也在逐渐将这一行业从注重品质向提供最为基本的位移服务方向倾斜,而包括中国大陆航空公司在国际业务上的迅速扩张以及中东航空公司构筑的航空业世界中心战略都对像国泰和新加坡航空这样以中转客流为基础的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同时飞机制造商开始将燃油效率更高、航程更远的新机型投向市场,航空金融产业得到空前发展,这也使得更多公司可以加入到这个曾经是重资本的行业,并拉低平均票价,使得航空运输业的利润水平再次降低到一个时期内的最低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老飞机被加速退役,机队更新换代速度空前提升,曾经的空中女王747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根据国泰此前公布的计划,除了747之外,其剩余的A340机型也将在明年全部退出现役。与之对照的是在新飞机的引进方面,自上半年接收首架A350-900之后,国泰计划全年接收12架该机型,同时还订购了5架777-300二手飞机以替换目前运营的部分777-200机型。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747最新的改进机型747-8,尽管其客运型号销量不佳,但国泰仍然订购并全部已经接收了14架该机型的货运型号,与正在运营的其他十多架747货运型号一同支撑着国泰航空货运业务的运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