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俄 “安全气囊”干瘪,国际油价反弹乏力

作者:霄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23 22:59:46

摘要:9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现在了俄罗斯杜马选举投票站,投下了他手中的一票。

俄 “安全气囊”干瘪,国际油价反弹乏力

本报特约记者 霄虞 北京报道

9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现在了俄罗斯杜马选举投票站,投下了他手中的一票。

毫无疑问,普京一定是将手中的选票投给了他的支持者——统一俄罗斯党;毫无疑问,统一俄罗斯党也肯定还会取得杜马的多数席位,成为执政党;毫无疑问,如果按照目前的支持率,普京也将在2018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中再次当选。

然而,恰恰就是在这么多毫无疑问当中,出现在普京身上的问题却越来越多。与2000年初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的意气风发相比,此刻的普京明显苍老了许多。而凭借着国际油价屡破历史新高所筑起的底气——俄罗斯储备基金——也正随着石油价格的屡创新低趋于枯竭。

“安全气囊”濒临枯竭

9月18日,俄罗斯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用作应急之需的俄罗斯储备基金截至9月1日共有资金约合3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01亿美元,几近腰斩,较油价暴跌前2014年9月的917亿美元锐减65%。而该基金拥有的资金额最高时期为1250亿美元。俄罗斯财长西安诺夫以及分析师们普遍认为,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递减,今年年底,该基金将缩水至150亿美元,不久之后就会资金告罄。

国际金融协会(IIF)首席经济学家施奈德预计,以目前的消耗速度,俄罗斯的储备基金到明年年中就会资金告竭。

俄罗斯储备基金的前身是俄罗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该基金创建于2004年,资金来源便是俄罗斯石油销售利润。2008年,该主权财富基金被拆分为了两只——储备基金和福利基金。其中用于应急的储备基金又被称为俄罗斯经济的“安全气囊”。对于动用这一“安全气囊”,普京一直都抱有十分谨慎的态度。

过去16年该基金只被动用过两次,第一次动用该基金,是俄罗斯为节省利息,提前归还亚洲金融危机时所欠欧洲债务。而第二次则是在2014年,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问题陷入国际制裁的漩涡中,为了应对卢布贬值,俄罗斯政府从储备基金中支出了一半资金——1.5万亿卢布用于应对危机。而随着乌克兰问题陷入泥沼,国际石油价格又持续在低位动荡,储备基金的缺口越来越大。

据俄罗斯官方通讯社俄塔社报道,俄罗斯副财长拉夫罗夫本月初向记者表示,俄罗斯政府已经为储备基金的告罄做好了准备,一旦耗尽,将开始由另一只主权财富基金——国家福利基金支持财政预算赤字融资。据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福利基金的规模大约为700亿美元,但是这只基金设立的目标并非是为了弥补预算缺口,而是用于未来的退休金支出和其它大型投资计划,因此无论是从该基金的流动性,还是可支配金额而言,都并不能承担起和储备基金一样的弥补国家预算“亏空”的重担。

2016年俄罗斯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基于油价每桶50美元设定。而国际油价自2014年,从每桶100美元上方跌至如今的50美元之下,甚至在今年年初还跌破了30美元,导致了俄罗斯预算的缺口越来越大。据俄罗斯财政部9月7日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俄罗斯联邦预算缺口达8500亿卢布,约合130多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3%。

目前俄罗斯经济已经在衰退中挣扎了近18个月。油价下跌耗尽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储备基金,还有普京那颗要建设一个“强大俄罗斯”的雄心。而石油限产,似乎成为了唯一可以挽救这颗雄心的“救心丸”。

两厢情愿PK左右为难

9月19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巴金多表示,如果产油国9月26日-28日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非正常会议上能够达成共识,OPEC将召开特别会议。受这一消息带动,油价亚洲时段上涨了近2%。布伦特原油上涨至46.33美元每桶。

OPEC和非OPEC成员围绕石油产量的“心机”与“盘算”,是此前“冻产”协定迟迟未能达成的关键原因。而随着俄罗斯储备基金的告罄,以及沙特预算漏洞的逐渐加大。双方已经开始展示出了合作的“诚意”,或者说是被逼出了合作的可能。

9月5日,在中国杭州参加G20峰会期间,普京和沙特副王储萨勒曼进行了会晤,并在其后由两国能源部长签署了一份结成能源战略合作伙伴的协定。虽然该协定并未提及“冻产”,但是外界均将这份协定视作了是OPEC和非OPEC成员的一次握手言和。继千禧年那次俄罗斯和沙特就减产达成默契后,这是二者15年来的第一次合作。

但是即便是OPEC和非OPEC成员达成协定抱团取暖,他们也还面临着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旦他们达成协定,油价维持稳定,并恢复至50美元每桶,那么美国此前已经关闭的页岩油发动机则有可能会再次启动。而他们经过数轮艰难谈判所换取的油价涨幅,便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9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数据显示,沙特已经从美国手中再次夺回了“石油王国的桂冠”。2014年4月以来,美国曾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当时美国页岩气产量的迅速增长推动该国总产量超过了沙特。但据IEA估计,自今年5月份以来,美国高成本石油日产量已减少46万桶,而沙特的低成本油田日产量增加了40万桶。

因此,在两厢情愿但又左右为难的境地下,OPEC和非OPEC成员之间所能达成的也只是一个收效甚微的“冻产”协定。虽然只能“冻产”,但是如果将产量冻结在2015年初的水准,那或许还会附加一些减产的效果,因为包括沙特、俄罗斯、伊拉克和伊朗在内的多数产油国此后都提高了产量。而如果将“冻产”目标维持在当前水平,那么将丝毫无助于目前已经供过于求的石油市场恢复平衡。

9月18日,高盛在其报告中再次重申,其预计2017年夏季前原油价格将在美国40-45美元之间。而无论是OPEC成员和非OPEC成员心中都憧憬的那个50美元每桶的石油价格,在高盛看来已经如同是一块“天花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