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苏宁互联网蝶变的信号 从模式转型到文化重塑重构产业价值体系

作者:卢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18 22:10:54

摘要:9月13日,苏宁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在苏宁集团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举办的苏宁互联网蝶变案例分享会上如是说。苏宁新的企业文化也在当天首次对外正式公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我们这一次文化的重构,就是要适应我们整个企业新时期的发展。每一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那么时代的变化就要与时俱进,就是说在文化上也要有渐进的过程。”
9月13日,苏宁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在苏宁集团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举办的苏宁互联网蝶变案例分享会上如是说。苏宁新的企业文化也在当天首次对外正式公布。
从重载货车发展到联合舰队,苏宁历时6年的互联网转型始终被外界密切关注。但众多宏大调整背后苏宁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深层变革还鲜为外界所知。或许苏宁的文化重塑经验能告诉我们,一头大象该如何转身,又如何翩翩起舞。
新企业文化首亮相
苏宁的蝶变让外界看到苏宁在经营业绩指标和商业模式等宏观方面的改变,但事实上,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的变革、文化思想的转型等微观上的变化,更是企业实现变化的前提。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苏宁于9月13日首次正式对外公布的新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使命、企业定位、企业处理和社会、供应链、人才观等多个方面。
新的企业文化与此前相比发生许多变化。
以企业使命为例,苏宁新的企业使命为“引领产业生态,共创品质生活”。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苏宁之前的企业使命,是提高整个流通行业的流通效率,但原先的使命已经不能够支撑一个千亿的企业持续走向未来。
孙为民在解释“敬业、专业、事业”的新人才观时还表示:“我们的经验来讲,还是主张个人要在企业的平台上,成为一个企业的经理人,在企业的平台上成就事业,我们认为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导向。”他同时透露,这次在企业文化重塑的过程中,变化最大也是内部讨论最多的,就是与人才观相关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文化重塑,苏宁并非采取推倒重来的态度。
在文化重塑的过程中,既有创新思维,同时保留了原有的优秀企业文化。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苏宁的核心价值观——“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就和原来一直沿用的价值观保持了意义上的一致。
“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石。苏宁的探索,是企业家自我超越和自我变革,以及苏宁人的创新精神、变革精神的产物。同时,苏宁的案例也能给中国企业转型,尤其是面对产业互联网时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很好的、值得我们学界和企业界去研究的一个案例。”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对苏宁战略转型和文化重塑如此评价。
为何重塑企业文化
在苏宁重塑企业文化背后,苏宁所处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孙为民在介绍苏宁发展历程时坦承,“10多年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按照工业化方式来搞连锁,所以我们短短几年时间开了上百个店。我们把世界第一干掉了,把欧洲第一赶跑了,把日本第一也赶跑了,接下来互联网来了。互联网来了之后,我们过去成功的东西又成为了我们发展的包袱。”
事实上,互联网的到来让整个传统零售行业遭遇了巨大冲击。
孙为民在谈到苏宁遭遇的变化时说;“第一个是我们自身所处的行业从过去传统的实体的零售转变为互联网时代的销售,我们的工具发生了变化;第二个变化是整个时代从机械时代、电气化时代走向互联网时代;第三是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如何有机结合。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定要走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中员工的巨大变化是苏宁重塑企业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在调研苏宁后得出的结论显示,原来苏宁的老员工基本上是50后、60后、70后。而现在整个人口的结构是以80后、90后为主,未来几年00后也开始进入到苏宁。这些不同年龄层的员工在价值观上有着极其大的差别。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欧洲校区副院长滕斌圣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碰到的在企业管理上的挑战,就是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人。85前和85后的人群,有一条鸿沟。在代沟之上,又有一条互联网鸿沟,使得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运作和战略甚至于产品的推出往往都会有很大的挑战。
彭剑锋也分析称,“6年前苏宁提出的转型,很多人都是打疑问的。这种疑问不光是媒体、社会,也包括苏宁内部的高管和员工。所以如何将企业家超前的战略思维和变革的意志,转化为所有领导者、管理者与员工的共识,需要从文化层面上来进行文化的整合。”
六年转型蝶变
事实上,历经6年转型,苏宁已经从传统零售连锁巨头转型为O2O互联网零售巨头。
今年8月30日,苏宁云商、苏宁置业、苏宁金融、苏宁文创、苏宁体育和苏宁投资6大产业在2016年“苏宁之夏”首次集体亮相。当天晚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还向互联网金融O2O创新模式、文化O2O创新模式等12个项目颁发了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互联网创新奖”,其中包括两辆特斯拉。
事实上,作为线下传统企业转型的先行军,苏宁从2009年转型开始,历经多次变革,已经成长为在全球拥有18万员工,在中国和日本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企业、营收过千亿的“巨无霸”。
孙为民表示:“苏宁从2009年开始就进行了新的商业模式的打造,2014年我们整个的转型就已经结束,目前苏宁新的商业模式已经成型。并且在新的商业模式打造期间,我们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苏宁云商2016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宁共实现营业收入687.15亿元,其中互联网业务增速高达80.31%,社会化物流收入也同比增长153.98%,而金融业务总体交易规模则同比增长130%。
而苏宁公布的一组数据更能显示其向互联网转型的成效。
8月18日“发烧节”当天,苏宁线上销售在中午11点46分19秒就超过2015年全天数据。而最终8·18全天销售同比增长312%。其中,移动端销售占比81%,门店销售同比增长126%。而刚满周岁的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则同比增长6.5倍。此外,苏宁任性付的同比增长超过800%,而物流当日完成率则达到97.8%。
彭剑锋认为,像苏宁这种主动去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真正地去改变传统的实体产业,符合大的趋势。未来真正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不是BAT,实体经济、传统经济有可能会成为互联网的主角。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