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三中全会决定土地流转经营权年限有望延长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11 00:35:00

摘要:三中全会决定土地流转经营权年限有望延长

三中全会决定土地流转经营权年限有望延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土地改革迫在眉睫。
    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其主要议程就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
    “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明确表示。专家预测,中国的改革始于30年前的农村,而今中国的改革有望再从农村吹响号角。可以说,十七届三中全会围绕土地制度的相关政策调整,将成为本轮农村改革的关键。
土地流转首进中央决议
    近年来,中央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加大,相关的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但“三农”问题依旧困难重重,例证之一就是城乡土地剪刀差。“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8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向全国人大陈述的报告里称。
    参与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的成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家泽说:“目前的土地制度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业领域在过去30年从未进行过根本性的改革。” 
    时至今年,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加速了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如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出台了城市居民、企业可以共享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联建房”政策。
    与成都类似,重庆获批城乡综合试验区后,便允许农民以土地直接入股创办合作社或公司。据悉,这种“股田公司”的做法,一度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除成都、重庆两地外,其他省市通过租赁、入股、互换的形式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农民获得固定收入。这些创新举措部分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不过,“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8亿农民依赖土地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说,失去土地的农民,全部进入城市,显然不可能。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也表示:“8亿农民在农村,若农业、农民、粮食等问题不解决好的话,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制约。”
    相对其他产业,农业的成长非常慢。“不能简单把农民合作组织当企业看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更是表示,中国农民问题很复杂。多位专家均向记者预测,允许土地多种形式流转,或许将在本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得到体现。
    十七大提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长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然而,迄今农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只有几十块钱,要改变这一现状或许只有倚重土地这个法宝了。
重点是还权于民
    考察安徽之前,胡锦涛总书记于9月8日至10日在河南进行了调研。中央领导调研河南和安徽,显然具有深意。“总书记考察河南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次重要的调研准备,是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活动。”9月12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如是诠释。
    在此之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国家相关工作组在陕西、河南等中西部省份进行前期走访。此举表明,中央在重点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将农村改革作为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
    “土地是其改革重点。”区域经济学家林凌教授告诉记者,一旦确定农村改革作为下一阶段政府工作的重点,国家将在法律层面、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土地制度变革的方向,就是限制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支配权,将权利还给民众。”林凌说。
    农民对土地的热爱非同一般,而土地改革更有其深刻的背景,那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土地问题不解决,农村改革就无法深化。”10月9日,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前宅基地和土地都没有质押权,老百姓只能守着自己的那份地。
    当前土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无遗,土地流转显然来得正是时候。“土地流转后,既要尊重农民的土地利益,又要保证城市土地成本不宜太高。”温铁军说,中央正在为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而努力。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土地流转的具体方式并不明朗,“这个很敏感,涉及使用权或产权还是所有权的问题。”党国英说,土地改革有望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产权,延长经营权年限,允许土地、人员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新政值得期待
    允许土地多种形式流转,或许能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兑现。“如果土地的流转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那么农民可以拥有相对多的固定收入。”林凌说,此前热议的永包制目前看并不成熟。多位学者告诉记者,永包制不能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中的所有矛盾。
    尽管这次会议力图解决土地承包的“永久化”问题,然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新一轮改革不仅要解决集体农业林业承包土地的流转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宅基地的置换问题,以及和宅基地上房屋的产权界定问题。显然,这些涉及产权的问题会更受关注。
    明显的例证是,此前农民宅基地房子并没有产权,也不可以抵押贷款。对此,党国英则告诉记者,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土地、户口和金融,而土地制度改革最为关键。“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农业效率的提高。”党国英说,由于目前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土地制度,城市土地可以对价取得贷款,农村土地就不行,显然有失公允。
    眼下,各界对当前农村改革的核心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改革农村基层建立服务型政府”;有的说是“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有的说是“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新机制,完成农民与市场经济的融合”。
    参与中央有关文件起草的陈锡文表示,农村改革的关键是,既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也要尊重农民民主权利。至于如何真正落到实处,保障农民权益不受损害,各界认为本届三中全会值得期待。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