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技能与奉献:西外志愿者打造陕西高校最美“文化名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12 15:14:2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敏 西安报道
9月10日上午,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志愿者培训暨誓师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下简称‘西外’)举行,400名来自陕西高校的志愿者高举右拳、庄严宣誓,表达用热情专业的志愿服务助力第十八届科协年会的愿望和决心。据了解,此次为第十八届科协年会提供志愿服务的400名高校志愿者中就有285名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
而今年的这个九月,对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这些高校青年志愿者来说也将迎来最忙碌的两周,从9月12日到9月26日,接连有“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第四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暨友好合作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多个国家级会议或活动在西安举办,而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这些学子也将在该校最为传统的“外语+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感召下为这些重要活动付出自己的技能、微笑、服务与奉献。
校园文化“十年磨一剑”
据介绍,自1952年建校至今六十多年,西外始终以为国家培养外事、外交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和为包括“211”、“985”等高等院校培养外语教师为己任,并形成了独特的通识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独具特色的多元校园文化。
其中,以外语技能加会赛服务为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多元校园文化中特色最为鲜明、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活动。该校立足多种语言优势,多年来持续为大型涉外会展、体育赛事活动提供翻译等志愿服务,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们先后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南京青奥会及欧亚经济论坛等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并陆续荣获“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第十届中国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50余项荣誉称号。
成绩取得的背后是该校上下长年系统推进的努力。据悉,对于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该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为打造涉外志愿品牌,推广涉外志愿文化,校党委成员亲自参加高端接触、现身指导,全面支持学生的涉外志愿服务。同时校内各级志愿服务团队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为涉外志愿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为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升和转换,使学生涉外志愿服务目标更加明确,学校志愿服务总队和二级单位志愿服务分队通过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定期培训、量化考核等程序,不断建全西外志愿者“接力服务、定期轮换”的长效工作机制和科学有序的志愿者培训体系,以更专业化的服务开展涉外志愿者活动。
随着不断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教学协调机制、后勤保障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激励助推机制等工作机制,志愿者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得以全面落实,学校坚持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也日渐醒目。
多年的积累、完善、磨炼下,该校于2015年率先建立了国内高校志愿文化标识体系,通过发布统一的志愿者昵称、logo、手势、队旗、队服、队歌六项标识,一方面让西外志愿活动更为系统化、更具凝聚力,另一方面则规范提高了西外志愿者的辨识度和自律度,2006年至今随着该校校园文化和涉外志愿服务活动走向全面发展、成熟并形成独特优势,目前西外志愿活动已经成为陕西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张高校“校园文化名片”。
未来的探索与优化
接下来,该校志愿者活动将在外国领导人来访等国家重大外交活动、国际重要会议、国际重大文体赛事、地方建设等公益活动这四大领域持续助力。对此,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分三个方面加以探索改进:首先是优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完善“接力服务、定期轮换”的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健全学生志愿者服务培训体系。通过理论培训、体验式培训、专业化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和高品位发展,使西外涉外志愿服务再上社会化、国际化新台阶。
同时,继续拓宽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新载体和新渠道。将进一步开辟更多数量和类型的实习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新农村建设”、“义务导游”、“中小学师资培训”、“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等,使他们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锻炼成长。
三是打造涉外志愿服务系统工程:即,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平台工程”,开拓“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工程”,构建“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工程”等。并积极开展社区建设、扶贫支教、义务讲解、助残扶弱、环境卫生建设等工作。通过一些列的努力与改进,让西外志愿者这张陕西高校的“校园文化名片”更为亮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